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當好友誼使者和合作橋梁(“留學中國”故事)

2024-01-26 08:3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坎貝爾在南京審計大學專業課上參與討論。
  受訪者供圖

  安德里亞在北京大學畢業典禮上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受訪者供圖

  在2023年7月舉行的2023年國際青年社會實踐夏令營活動上,若賀曼(中)與其他營員合影留念。
  受訪者供圖

  2023年10月,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竹泉村,外國留學生體驗活字印刷,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王彥冰攝(新華社發)

  在2023年11月舉行的2023年在華留學生武術訓練營(天津外國語大學站)活動上,外國留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武術。
  劉東岳攝(影像中國)

  來華留學生是民間交流的使者,是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的生力軍。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和教育吸引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外國青年選擇來華留學。留學期間,他們深入了解真實的中國,同時把想法和體會介紹給更多的人,為促進各國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3名外國青年留學生,請他們講述自己的“留學中國”故事。

  

  北京大學意大利留學生安德里亞——

  “讓世界更加了解真實的中國”

  “在我來到中國的時候,他們問我為什么去。今天我問他們,為什么沒有來。”北京大學2021屆留學生安德里亞在畢業典禮上字正腔圓的精彩發言,讓很多人記住了這個意大利小伙兒。近日,安德里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未來將繼續扎根中國,向世界講述中國的發展變化。

  安德里亞4歲時就隨父母來到中國,已在中國度過了20多年時光。“我已經完全適應了中國的生活,每次回來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安德里亞說,自己與中國的情緣可以用3個“xīn”來形容,分別是見證中國日新月異、煥然一新的“新”,看到中國人民欣欣向榮、歡欣鼓舞的“欣”,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心手相連、心心相印的“心”。

  “長期生活在中國,我親身感受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看到了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不斷提升,更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安德里亞介紹,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這讓他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云南昭通,安德里亞看到當地政府不斷完善公路等基礎設施,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幫助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在寧夏中衛,他了解到當地政府加大投入保障,升級迭代治沙技術,促進沙化土地功能恢復,同時發展沙漠旅游和光伏新能源產業,助力產業轉型和綠色發展……“各級政府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推動可持續、包容性的發展,讓中國的城市和鄉村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安德里亞說。

  “只有在中國多走走看看,才能真正了解中國發展的奧秘。”安德里亞表示,他每年都會帶著意大利朋友一同走進中國,走訪現代化城市和美麗鄉村,了解真實的中國。“百聞不如一見,他們來到中國,親身感受了人們的熱情與善良,體驗過溫馨便利的生活后,都紛紛轉變了曾經對中國的刻板印象,還會把自己的見聞和體會分享給身邊更多的人。”

  碩士畢業后,安德里亞選擇繼續留在中國,進入北京一家區塊鏈領域的公司工作。“從校園到職場,雖然身份在改變,但我得到的關心與幫助有增無減。”安德里亞說,這份工作讓他感受到中國青年創新創業的澎湃活力。“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科研與創新,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諸多扶持和優惠政策,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發展機會。我希望可以用中國教給我的知識,為中國發展盡一份力。”

  “在中國,我不僅學到了寶貴知識,也實現了個人的提升與發展。”安德里亞表示,未來他將進一步學習中國理念、傳遞中國精神。“我希望在中國與世界之間搭建友誼的橋梁,向更多人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加了解真實的中國。”

  南京審計大學利比里亞留學生坎貝爾——

  “努力成為利中友好交流使者”

  “雖然剛留學1年多時間,但我感覺收獲滿滿。”南京審計大學2022級利比里亞留學生坎貝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留學中國不僅幫助他提升了審計專業素養,更使他深化了對中國發展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來中國留學前,坎貝爾長期在利比里亞從事審計工作。近年來,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不斷給審計工作帶來新挑戰,讓他逐漸意識到需要進一步開闊視野,學習更多新知識、掌握更多新技能來充實自己。“中國重視發揮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審計領域有不少先進經驗和做法,我希望將所學知識帶回利比里亞,提高家鄉的審計水平。”坎貝爾說。

  據介紹,截至目前,坎貝爾所在的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已招收8屆碩士研究生,授課內容涵蓋了當前中國審計的主要領域,累計為76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審計機關培養了280余名專業人才。他們在畢業后返回各自國家的審計工作崗位,為推動當地審計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學校為我們安排的課程非常豐富多元,我們不僅學習到前沿審計理論技能,還經常通過研討會等形式與中國同行加強交流、互學互鑒。”在坎貝爾看來,審計工作對于加強國家治理意義重大,中國將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引入審計工作,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準確性。中國采取的扶貧審計、跟蹤審計等做法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值得廣大發展中國家學習借鑒。

  2023年4月,坎貝爾和同學們前往河南蘭考縣實地走訪,了解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斗風沙、治水患的事跡,以及當地脫貧攻堅和生態環境治理實踐。看到當地村民如今有了更好的生活,坎貝爾感觸頗深,“在這里,我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勤勞,更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坎貝爾表示,他會將這種奉獻精神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積極滿足公眾訴求、謀求公共利益。

  坎貝爾認為,留學中國讓他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讀懂中國。“中國沒有照搬別國的發展經驗和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經驗和借鑒。”他說,中國積極推動中非合作、南南合作,主張互利共贏,有利于推動實現包容性發展。

  “完成學業回國后,我會充分利用在中國學到的審計知識和技能,為國家的發展作貢獻。同時,我也會積極推動利比里亞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努力成為利中友好交流使者。”坎貝爾說。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土庫曼斯坦留學生若賀曼——

  “探尋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秘訣”

  “我想更深入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快速發展的根源。”前不久,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土庫曼斯坦留學生若賀曼順利完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博士論文答辯。他告訴本報記者,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可以從中找到中國發展的成功之道,為其他國家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若賀曼今年30歲,已經在中國學習生活了13年,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留學中國期間,他完成了本科階段的化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階段的企業管理專業和博士研究生階段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的學習。“學習不同專業,讓我有機會接觸不同的領域,能夠從不同維度、不同視角看待問題。”若賀曼說。

  “近年來,中國各地投資建設的光伏電站、風電場越來越多,街道上的新能源汽車、太陽能路燈也越來越多。很多手機軟件都在幫助大家測量‘碳足跡’,身邊的朋友也開始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這都是中國堅持推動更綠色、更可持續發展的生動例證。”若賀曼表示,他的博士論文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思考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在他看來,中國近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可以幫助緩解全球生態問題,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具有重要啟示。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把人們團結起來,促進互利合作和共同發展。”若賀曼介紹,2017年,土庫曼巴什煉油廠從中國采購了一批設備,企業方找到他擔任翻譯協助雙方溝通。他在工作中了解到,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土庫曼斯坦和中國在人文、科技、經貿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土庫曼斯坦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相信未來土中兩國關系會更加緊密,并不斷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若賀曼說。

  2023年7月,若賀曼參加了“未來領袖青春使者”2023年國際青年社會實踐夏令營,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區開展社會實踐,走訪各類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走訪,我們認識到中國在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新能源等產業取得了諸多創新成果,這彰顯了中國企業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我希望不斷探尋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秘訣,把中國的發展經驗介紹給更多人。”

  博士畢業后,若賀曼繼續留在學校擔任留學生助教,利用自身經驗為留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讓他們盡快適應環境、更好地學習成長。“留學生們的收獲也是我的收獲,這讓我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我將當好友誼使者和合作橋梁,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中亞故事,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亞—中國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他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6日 17 版)

  • 相關閱讀
  • 踐行黨媒責任 引領青年筑夢

    “人民網獎學金運用綜合全面的評價體系,為莘莘學子提供了展示平臺,引領大學生向榜樣學習,充分彰顯了黨媒的社會責任感。”近日,在2023年人民網獎學金終評展示及頒獎活動現場,專家們這樣評價。此次評選,來自29所...

    時間:01-26
  • 游學“大禮包”來了!清華大學有序推進校園開放

    簡化入校程序、擴大校園開放規模、新增工作日校園開放……近日,記者從清華大學了解到,寒假期間,學校最大限度有序推進校園開放,打造系列游學組合服務,推出寒假游學“大禮包”。據了解,1月25日至2月21日寒假期間...

    時間:01-26
  • 教育部: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 建設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

    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李依環)教育部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一年來推進教育數字化進展等情況。對于下一步教育部如何推進相關工作,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周大旺談到,將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

    時間:01-26
  • 72億年僅偏差1秒!中國科大科研團隊實現新突破

    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李依環)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陳宇翱、戴漢寧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研制了萬秒穩定度和不確定度均優于5×10-18(相當于數十億年的誤差不超過一秒)鍶原子光晶格...

    時間:01-26
  • 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于1月29日至31日舉辦

    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李依環)記者從教育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于1月29日一31日在上海舉行,以“數字教育:應用、共享、創新”為主題,重點圍繞教師數字素養與勝任力提升、教育...

    時間:01-26
  • 教育部: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成立40家老年大學分部

    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李依環)教育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李英利表示,2023年3月,國家老年大學掛牌成立。截至2023年底,已成立40家老年大學分部、3000個老年學習中心...

    時間:01-26
  • 在學術上“進”得去,在普及上“出”得來(講述·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

      莫礪鋒在備課。  受訪者供圖  人物小傳  莫礪鋒:1949年生于江蘇無錫,1984年10月畢業于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師從著名學者程千帆,是新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1984年起,在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現為南...

    時間:01-26
  • 舞臺劇《國家的孩子》亮相國家大劇院

      本報北京1月25日電(記者王玨)24日,舞臺劇《國家的孩子》亮相國家大劇院,生動演繹“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民族團結佳話。  該劇以“人民楷模”都貴瑪排除萬難,養育28個孤兒的真實感人故事為原型,用風雪夜、偷...

    時間:01-26
  •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工作

      本報北京1月25日電(記者王洲)近日,記者從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獲悉:近年來,北京市檢察機關持續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助力相關領域社會治理,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2021年至2023年,北京市檢察機關...

    時間:01-26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石屏县| 望城县| 安平县| 五大连池市| 肃北| 齐齐哈尔市| 南靖县| 桦川县| 磐石市| 玉龙| 乐昌市| 郴州市| 定襄县| 霍林郭勒市| 台北市| 嵊泗县| 固镇县| 绍兴县| 广州市| 花莲市| 台南县| 大化| 敦煌市| 牟定县| 石首市| 阳江市| 永康市| 托克逊县| 旬阳县| 信宜市| 伊宁市| 武冈市| 维西| 星座| 蓝田县| 屏东市| 达尔| 乐陵市| 荔浦县|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