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教育  ?  校園

跨越百年的“對話”: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

2021-05-04 08:00:00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風雨激蕩,篳路藍縷。不同時代的青年有著獨特的歷史印記,但一顆赤誠的愛國心始終在熱烈跳動,激勵一代代人砥礪奮斗,創造屬于自己的青春底色。

百年黨史卷帙浩繁。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人民網邀請青年學子深情講述老一輩學長的青春故事。跨越百年時空,不同時代的年輕人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青春“對話”,鼓勵當代青年從紅色經典中獲得奮勇前行的力量。

為追求救國強國真理上下求索

清華大學圖書館老館大廳北壁上,嵌著一面白地金字的大理石紀念碑,碑上刻有這樣的詩句:他是清華最有光榮的兒子,他是清華最早的共產黨員,他為解放事業貢獻了生命,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施滉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也是清華留美學生中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1919年,正在清華求學的他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隨后與學校的進步青年們一起組織了“唯真學會”,提出“政治救國”的主張,決心通過政治途徑改良中國社會。

“信念堅定、積極探索、追求真理、勇于實踐……施滉學長以青年的熱血與生命,用短暫而輝煌的一生,踐行著‘真理所在,即趨附之’的誓言。”在學習了施滉的青春故事后,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傅宇杰說。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今年是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110年來,一代代清華學子始終堅持愛國奉獻精神,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和人民。

傅宇杰談到,革命年代,施滉學長為追求救國強國真理而上下求索,直至為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生逢盛世,新時代的清華學子也決心像學長那樣,在求知探索的道路上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

“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建設祖國,振興中華”

“年輕人學習總有個目的。我是上海交大的學生,那時交大的畢業生都有鐵道部分配工作,所以都是有飯吃的。但是,我們學習并不是只為了有飯吃。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這是“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晚年回憶起大學時光時寫下的一段話。

1929年,錢學森懷揣著科學報國的理想,考入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攻讀鐵道機械專業。在交大學習期間,錢學森第一次接觸到科學社會主義思潮,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并自此樹立了遠大志向,走上航空救國之路。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學森是杰出的科學家,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他將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效國之行、強國之情,融入黨和國家交給他的偉大事業之中,引領中國航天人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技術創新和發展之路,向祖國和人民遞交了一份愛國科學家的時代答卷。

“我有幸通過話劇的方式,走進了錢學森學長這樣一位科學大師的世界。通過演繹學長的部分人生經歷,我切身體會到了他的愛國之心、求真之志、奉獻之情與創新之魂。” 校園原創話劇《錢學森》中錢學森的扮演者、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許左說。

許左表示,錢學森學長科技報國的故事,讓他感受到了交大人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傳承。自己將時刻牢記“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像學長一樣將個人理想和祖國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成為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人。

“要成為祖國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

“一路走來,多少同胞在日軍的鐵蹄下慘遭屠戮,流離失所。這也讓我意識到,國家之所以孱弱,是由于科技落后,只有靠先進的科學才能救中國!”這是南開大學原創話劇《永懷》中的臺詞,生動呈現了我國“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烈士的遠大抱負。

1929年,郭永懷考取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師從中國最早的女博士之一顧靜徽先生。在預科畢業轉入本科時,身邊的伙伴告誡他,“物理難學,而且國家貧窮落后,學了物理日后連‘飯碗’都難找”。然而,青年時期的他意志堅定,毅然選擇投身于光學和力學研究,自此一生都在努力探求科學真理。

1968年12月5日,在前往北京匯報工作時,郭永懷乘坐的飛機意外墜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將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緊緊夾在了自己和警衛員中間。數據資料完好無損,他卻不幸犧牲。22天后,憑借著這份資料的研究內容,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

“學長曾說,‘我們這一代,你們以及以后的兩三代,要成為祖國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受到郭永懷學長的事跡鼓舞,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光學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王天皓和同學們一同組建了“學生永懷精神宣講團”,創作了話劇《永懷》,努力傳承和發揚愛國奮斗精神。

奮斗的人生最美麗。王天皓堅信,在學長的激勵下,南開的青年學子將樹立成才報國的理想信念,把青春之我、奮斗之我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努力擔當起青年一代的時代責任。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研究方向”

“獻身國防、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高屋建瓴、開拓創新的學術風范;淡泊名利、廉潔自律的高尚情懷;以人為本、集體發展的團隊精神……”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一種精神始終感召著一代又一代師生。這便是我國可靠性系統工程的奠基者和開拓者楊為民留下來的“為民精神”。

“一聲為民,一生為民。”楊為民成長于革命圣地延安,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之初,航空事業可謂“一窮二白”。這位當時正在北航主修飛行力學的大學生,便矢志為祖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奉獻終生。

楊為民常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研究方向”。70年代,他臨危受命,帶領課題組團隊攻堅克難,填補了我國高空無人駕駛照相偵察機的空白;80年代中期,他敏銳地意識到我國武器裝備對可靠性工程技術的迫切需求,毅然決然地帶領團隊創建了國內唯一的可靠性工程專業。

在楊為民的帶領下,北航下設的這個學院——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已經建成國內最大的一支可靠性工程研究隊伍,目前仍是全國惟一一個系統培養可靠性工程人才的基地。

“楊老師說,‘這一輩子,他只做了兩件事,但是無怨無悔’。作為新時代北航學子,我們為有楊老師這樣優秀的學長而自豪。”受到“為民精神”的熏陶,北航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毛啟瑞也毅然選擇將可靠性研究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毛啟瑞說,作為青年人,他也將努力把可靠性研究應用到各個領域的重大型號中,傳承北航空天報國的血脈基因,為黨、為祖國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1956年,為響應黨中央“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號召,年僅21歲的馬知恩激情高唱《歌唱祖國》等紅色歌曲,與千余名教職員工從上海徐家匯乘專列來到西安,這一扎根便是65年。

“當時的西安十分貧窮落后。西安城里邊的房子大多矮小、陳舊,出了和平門就是一片荒涼。但是這種局面絲毫沒有減弱我們建設大西北的熱情。”馬知恩回憶道,“對于我們這些黨在解放初期培養的大學生來講,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能夠為祖國建設出一份力,是我們每一個青年的心愿。”

“回想60多年來,最讓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就是我們沒有辜負黨和國家的囑托,沒有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我們用青春和熱血參與了祖國第一個百年的建設。”馬知恩語重心長地說,如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接力棒交到了年青人手中,希望大家能發揚西遷精神,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學習,全面發展,愛黨愛國,赤誠奉獻。

老學長們的西遷,走向西部,艱難險阻不回首;植根西北,風霜雨雪未彷惶;從黃浦江畔到興慶宮旁,用行動塑造和傳遞著“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精神……聽完馬知恩教授親述的西遷故事,西安交通大學仲英書院學生凌鈺淇這樣分享自己的體會。

她談到,“西遷精神”督促自己精勤求學、敦篤勵志,也激勵她積極投身社會工作,努力去幫助更多的人。“馬上就要畢業了,‘西遷精神’對我的影響會一直持續下去,激勵我不斷前行、永攀高峰,去創造更多屬于自己的歷史新貢獻。” 凌鈺淇說。

  • 相關閱讀
  • 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的力量。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關懷青年。他曾多次視察高校,傾聽青年心聲;執筆回信,寄予青年...

    時間:05-0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广丰县| 鹿邑县| 土默特右旗| 白河县| 贡嘎县| 德昌县| 监利县| 榕江县| 武汉市| 昌都县| 余江县| 安宁市| 陵水| 宜昌市| 获嘉县| 山丹县| 高平市| 古交市| 来安县| 延津县| 邓州市| 全南县| 乐昌市| 南平市| 通河县| 侯马市| 大新县| 安达市| 惠州市| 平泉县| 阳西县| 雷波县| 岫岩| 获嘉县| 安福县| 隆回县| 绥宁县| 莱阳市| 临朐县| 平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