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教育  ?  校園

探訪大學生藝術實踐工坊:科技與藝術交相輝映

2021-05-08 10:0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探訪大學生藝術實踐工坊:科技與藝術交相輝映

  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設計作品。(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執委會 供圖)

  如何填補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傳承中的“信息差”?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信息與交互工作室看來,一款可穿戴設備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邀請盤繡非遺傳承人與學生各繡20個‘太陽花’圖案紋樣,對比過程中所用的時間以及腦電、肌電等數據,從一個新角度揭示盤繡的秘密。”7日,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數碼系研一學生張世超在成都表示。

  該工作室展出的“可穿戴技術與中國非遺刺繡創新實驗”,是“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暨藝術作品展覽”所展出的眾多作品之一。作為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系列活動之一,“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暨藝術作品展覽”日前在成都開幕,集中展示來自全國各地大學生的創新成果、藝術作品等。

  福州大學飛馳人生工作坊E33電動方程式賽車。(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執委會 供圖)

  “湊近觀察,還是能發現學生作品與非遺傳承人作品在細節上有不小的差距。”張世超介紹稱,在實驗中,通過為非遺傳承人和學生各佩戴腦電、肌電設備,刺繡過程中的肌肉、腦電變化等微觀信息被精確捕捉,從而為日后非遺傳承提供有用信息,“我們發現,大腦放松時,刺繡作品效果明顯變好。”目前,該團隊還與藏文書法、絨繡等非遺傳承人合作,為非遺傳承注入“技術基因”。

  在南京藝術學院抗疫·無障礙設計工作坊展位,該校設計學院教師李至惟向觀眾展示了多件形態美觀的無障礙設計作品,“該項目的初衷是為殘疾人或骨折患者設計出兼具實用性與設計感的裝置。”李至惟表示。

  南京藝術學院學生佩戴“仿生學頭盔”及“手臂固定骨環”。(南京藝術學院抗疫·無障礙設計工作坊 供圖)

  據李至惟介紹,參數化設計與3D打印技術是這些無障礙裝置的基礎。在該展區,一款布滿泰森多邊形孔洞的“手臂固定骨環”引起關注。“這款裝置是一款手臂骨折患者的固定器,其未來應用場景是社區診所。”李至惟稱,該固定器制作簡便,先通過儀器掃描得到患者體型、手臂長度等信息,再經過電腦運算得出設備形態,最后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成品,整個過程不超過3個小時,“這是一款‘私人訂制’的固定器,堅固且輕便,保留的孔洞能夠起到透氣作用,保持患者手臂皮膚健康。”

  在福州大學飛馳人生工作坊展位,一臺長約2米的E33電動方程式賽車引來圍觀,其外形酷似一臺縮小版的F1賽車,“這輛賽車在設計上體現了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其流線型車身與整車空氣動力學更好地匹配。”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車輛工程系主任、教授彭育輝介紹說。

  張世超(左一)介紹可穿戴技術與中國非遺刺繡創新實驗。(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信息與交互工作室 供圖)

  “整臺車包含了近1500個零件,除了制動器、驅動電機、輪胎、減震器等采用成熟產品,賽車上的儀表、轉向器、車架等都由福州大學多個學院的學生參與設計和加工。”彭育輝表示,自2012年成立以來,該工作坊設計、生產的賽車多次征戰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大賽,獲獎20余次。

  據了解,目前福州大學飛馳人生工作坊每年都會設計、生產2部賽車,近幾年把注意力轉向電動賽車與無人車研發。作為一個跨學科平臺,該工作坊近100名成員均來自福州大學機械、電子、計算機、工藝美術等專業,通過跨學科交流,大學生們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將是他們大學生涯中最深刻、最美好的記憶。”彭育輝表示。(單鵬)

  •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河县| 江北区| 通州区| 阿鲁科尔沁旗| 淮安市| 扬中市| 平山县| 和田县| 兴国县| 镇巴县| 大同县| 芜湖市| 北碚区| 天祝| 彩票| 集贤县| 恩施市| 子长县| 大埔区| 称多县| 高清| 梅州市| 防城港市| 大冶市| 肇州县| 布尔津县| 昌黎县| 白朗县| 博爱县| 杭锦后旗| 西平县| 渭源县| 焦作市| 昌宁县| 新民市| 赞皇县| 沁源县| 肇州县| 临漳县| 措勤县|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