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教育  ?  校園

傳統工科如何更好地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

2021-05-18 08:48:0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傳統工科如何更好地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

  當前,“生化環材”等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傳統工科,似乎卻正在淪為部分學生口中的“勸退”專業、“天坑”學科。傳統工科邊緣化,傳統工科學生走到了十字路口,未來前途茫茫。事實果真如此嗎?“生化環材”究竟是“天坑”,還是“富礦”?

  豆瓣“生化環材自救聯盟”小組,吸引了1萬多名組員,大家在里面討論學“生化環材”專業的迷茫、困擾、不安與焦慮。組員們期望于通過跨專業考研、轉專業、跨行找工作等方法擺脫“生化環材”專業,實現“自救”。

  “生化環材”即是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工程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四個領域的統稱,這些專業被戲稱為“天坑專業”。

  許舒是一所華南985高校高分子材料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今年即將畢業的他成功實現“零基礎轉行計算機”,他在小組里分享自己“成功脫坑”的經驗,“希望幫助更多生化環材的學生少走彎路,盡快上岸”。

  “薪酬低、就業崗位無大幅增加、成功成本高、工作環境艱苦使得許多學生紛紛想‘避坑’”

  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材料專業讀博二的羅晶晶感到很迷茫:“對專業還沒有特別強烈的興趣,當初本科選專業是聽從親戚的介紹,現在也沒有想好未來自己想做什么。”

  據羅晶晶觀察,周圍同專業師兄師姐們的出路一般分為幾種:第一種是博士畢業繼續深造,博士后出站、進高校,走科研道路;第二種是考教師資格證,到中學當老師;第三種是考公務員;最后一種是進企業。“每條路的競爭都非常大,如果沒有突出的優勢,很難實現自己的價值、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羅晶晶感嘆。

  除了對出路的迷茫以外,許舒認為自己以前“尚且對專業抱有一絲幻想,感覺讀博當老師當然不錯,或者碩士畢業去企業好像也有高薪崗位”。而當他去各大招聘網站上看行業工作情況時,“工資,工作地點,工作環境等,數字給我的感受是最直觀的,比如高分子專業的材料工程師等崗位,薪資之低,地點之偏,當時我直接就懵了。”

  “本以為讀了碩士之后,自己會成為解決某個重大科學問題的尖端人才,不過實際上還是工廠熟練工。緊接著又看了一些其他行業的工作薪酬和地點,互聯網當然不用多說,其他行業即使薪水不算高,但至少可以不用天天去郊區,下工廠,吸‘廢氣’,可以有相對正常的生活。”一番比較之后,許舒徹夜難眠,這就是“天坑”專業嗎?

  所謂“天坑”,坑在哪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教授陶濤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因為跟生化環材一樣辛苦的專業拿的錢比生化環材多得多,跟生化環材一樣窮的專業工作強度比生化環材低得多,所以說生化環材是天坑。”正如許舒和羅晶晶所說,薪酬低、就業崗位無大幅增加、成功成本高、工作環境艱苦使得許多學生紛紛想“避坑”。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王軍政認為,“生化環材”這些學科實際上都是基礎學科,對基礎研究而言,一部分學生學得比較好,從本科讀到博士,有了原創性的成果。另一部分學生讀完本科覺得和市場結合得不緊密,一時半會不能勝任這個工作,可能就得轉行。

  在陶濤看來,生化環材不是發家致富的專業,但是疫情當前,更需要依靠生化環材專業。“沒有化學,沒有材料,很多口罩、消毒液和防疫物資是生產不出來的;沒有生物,很多核酸檢測試劑盒是研發不出來的;沒有環境,我們很多危廢,特別是醫療廢棄物又將流向哪里?就像一位環境老師在課堂上跟同學舉例說的那樣,如果一個垃圾場在你家里,你肯定不樂意,因為垃圾臭,如果沒有這個垃圾場,千家萬戶不能倒垃圾,家家都臭了。我們生化環材的學生要明白一點,你的使命就是設計一個不臭任何人的垃圾場。”陶濤說,“坑人的不是專業,而是‘欲壑難填’。”

  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科教育領域專家為就讀生化環材的學生給出建議:第一,如果喜歡做研究、善于做研究,可以選擇繼續深造。第二,如果想盡早就業,可以在原有知識結構上,再選一個別的專業,從復合型人才的角度提升自己,讓自己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所提高,讓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加適應產業和市場的需求。

  “制造業人才供給不足和對傳統工科認識的變化,是由于社會的人才需求結構發生了變化”

  被戲稱為“天坑”的生化環材只是傳統工科專業的一角。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的飛速發展,“傳統工科被邊緣化”是近些年來甚囂塵上的一種聲音。傳統工科即以傳統工程教育為基礎的工科專業,是以文、理、工分制條件下的工科高校或院系為社會培養工科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科教育得到飛速發展,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科教育,但也面臨著新問題。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與助理研究員張鐘文、關會娟調研了廣東和浙江的11家制造業企業發現,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專業化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調研報告指出:“一是受過專業化訓練的高素質技術人才缺口很大,且現行的職業教育體系不能滿足專業人才隊伍的需求;二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人才的供需不匹配;三是國際化高端人才嚴重缺乏,不利于企業進入和占領國際市場。”

  實際上,“傳統工科被邊緣化”論調就是認為傳統的工科教育不吸引人,學生不愿從事傳統產業、制造業的工作,而是更加傾慕計算機、金融等新興的熱門專業。

  不愿具名專家稱,制造業人才供給不足和對傳統工科認識的變化并不是邊緣化,而是社會的人才需求結構發生了變化,市場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的人才更緊缺。但中國是世界上國家工業體系最全的國家,每一個行業都需要人。

  王軍政認為,“我們常說的人才短缺實際上是創新型人才的短缺。計算機、金融等專業熱門,因為社會需求量大,待遇高,對家長學生的吸引力就大,這是肯定的。但冷門有冷門的特點,學生都選擇熱門專業不代表冷門專業就不需要了。不管是冷門還是熱門,都要有創新,都需要學生學得深入、透徹。”

  專家認為,學校的長處在于基礎研究,現在的產業和科技發展到了新階段,對于工科來講,最新知識和最新技術不在學校,那么學生要掌握最新的技術,一定需要產教融合,需要學校和企業的密切合作,這樣培養的人才更能適應工作崗位。學校有學校的優勢,不過在產業里的鍛煉也是不能替代的。

  張鐘文等建議,要實現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加強專業化人才培養。除了要引導改變人們的觀念,正確認識藍領階層工人的價值外,還需要產學研相結合,企業和高校加強合作,在高校增設智能制造相關專業,推動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

  “新工科對傳統工科進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級,能更好地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孫啟明將在今年7月從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博士畢業,而此前他早已認定自己將去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甚至沒有考慮過待遇等問題。“自己動手操作能真正地生產、制造出一些產品,而這些能夠解決工作上的需求和應用”,這是讓孫啟明對專業認同感很高的地方。“喜歡什么就專注干什么,不需要太多糾結和比較。去行業一線做專業相關的工作就是我的初心。”孫啟明說。

  能讓工科學生愛上專業,實現自己的價值和使命,像孫啟明一樣成就初心,這需要在工科人才培養體系上下功夫,新工科建設正當其時。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林健指出,新工業革命的核心特征是各項技術的融合,包括傳統技術與新技術的融合、交叉學科的融合等。以信息化(互聯網)、智能化和一體化為主要趨勢的新工業革命對傳統工程學科的影響主要源于兩方面因素:一是通過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對傳統工程學科的滲透和融合;二是工業一體化促使傳統工程學科的整合和重組。

  王軍政認為,“科技的發展對人才發展的要求更高,幾十年前學習的內容注定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新工科對傳統工科進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級,能更好地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不具名專家認為,“我們國家的現代化還需要發展,我們還不是制造強國也不是教育強國,所以工科就特別重要。現在新工科的創新教育是最緊迫、最急需的。創新才能發展,新工科不僅要在內容和形式上創新、還要在體制機制上創新,這樣才能不斷培養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

  要培養更符合需求的人才,許多學校已經在新工科建設上有了探索。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丁漢介紹,根據新工科的要求,學院的“新工科”建設主要是重構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養體系,在課程體系中設置了“思政和文化素質模塊”,強調對學生社會責任感、文化素養、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和表達溝通、寫作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并且通過構建面向新工科的“多學科交叉平臺、產學研協同育人、深度工程化學習、國際化教學”人才培養體系,幫助學生構建問題空間,夯實理論基礎,強調實踐教學,增強系統意識,拓展創新思維,形成終身學習能力。

  在王軍政看來,“寬口徑、重基礎、強交叉”是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關鍵詞,創新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改進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增強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發自內心地愛上學習的專業,培養起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理想信念,不管是做科研還是走入社會都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本報記者 楊 颯)

  • 相關閱讀
  • 全面清理整頓“大學”“學院”名稱使用亂象 教育部等八部門出臺規范意見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孫競)為清理整頓“大學”“學院”名稱使用亂象,規范名稱登記使用行為,教育部等八部門近日印發了《關于規范“大學”“學院”名稱登記使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

    時間:05-18
  • 京津冀專場招聘會提供超9萬個崗位

    原標題:京津冀專場招聘會提供超9萬個崗位  本報訊(記者 雷嘉)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暨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昨天在中國農業大學啟動。現場舉辦了京津冀專場招聘會和重點領域人才供需對...

    時間:05-18
  • 半數求職者中意的“宅賺”崗位沒那么簡單

    原標題:半數求職者中意的“宅賺”崗位沒那么簡單  某視頻網站UP主能月入上千萬元,某主播年入千萬元……這樣的故事,正成為越來越多90后、00后青年人心中的“勵志故事”。一家求職網站統計的數據顯示,僅2020年上...

    時間:05-18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炉霍县| 潼关县| 湄潭县| 五家渠市| 栖霞市| 丹东市| 开远市| 巩留县| 镇巴县| 凤台县| 淮北市| 江门市| 华池县| 哈巴河县| 中山市| 高州市| 金塔县| 景泰县| 施秉县| 紫金县| 青龙| 丽水市| 景宁| 桃园市| 唐河县| 扬州市| 玉田县| 城市| 大荔县| 扬中市| 岳阳市| 襄垣县| 鄢陵县| 浪卡子县| 泗阳县| 桃源县| 永泰县| 桐庐县| 藁城市|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