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赴大美新疆百煉成鋼
邵世昌是2021年新招募的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8月7日,他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薩爾胡松鄉政府上崗服務。
談起自己的崗位初體驗,小伙子感覺相當不錯。“一想到是在基層為人民做實事,我就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很有意義。”邵世昌說。
與邵世昌一樣,自7月27日起,4400多名新招募的西部計劃志愿者陸續進疆報到,加上續簽的2400多名志愿者,2021-2022年度新疆西部計劃實施規模超過6800人,為項目實施19年來之最。
志愿精神 薪火相傳
在新疆,西部計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那一年,研究生支教團的新疆第一棒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開始傳遞,從此以后,薪火相傳,腳步鏗鏘:
2003年,403名西部計劃志愿者開啟了新疆的“西部計劃”元年;2011年西部計劃服務新疆專項正式設立;2014年,西部計劃“小白楊”地方項目應運而生……
不僅有從無到有的喜悅,更有從小到大的收獲:新疆西部計劃實施規模逐步擴大,志愿者數量由2003年的401人擴大到2020年的5631人,增長14倍。2021年,新疆西部計劃地方項目實施規模擴大1000人,增長幅度為歷年最高。
2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西部計劃志愿者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通過志愿服務,為新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青年人才資源支撐。
基層一線 廣闊舞臺
劉鴻源服務于巴州且末縣人民醫院。2020年研究生畢業后,他放棄了高薪工作的機會,選擇參加西部計劃,并主動申請到巴州最艱苦的且末縣。在醫院,劉鴻源不僅出診,還擔任起科室的教學工作,將自己所學的中醫理念與技術分享給同事。節假日,他會背上藥箱,深入且末縣的基層義診。
董滋九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服務于巴州博湖縣高級中學。每周六,他都會騎車十幾公里到塔溫覺肯鄉的一對兄妹家,為他們輔導功課。每次,董滋九背包里的一沓卡紙、一盒彩筆都能為兄妹倆帶來快樂。
新疆一直堅持突出基層導向,推動更多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一線。2020-2021年度,全國項目崗位鄉鎮及以下單位占比為46.56%,地方項目崗位鄉鎮及以下單位占比為40.93%。2021-2022年度,全國項目新招募鄉鎮及以下單位占比達到71.21%,地方項目崗位新招募鄉鎮及以下單位占比達到60.15%。
嚴管厚愛 實踐育才
張誠是團阿勒泰市委的掛職副書記,從市委組織部來團市委掛職后,就負責西部計劃志愿者管理服務工作。
張誠原本以為,自己來自組織人事部門,干的還是“管理服務人的活”,應該不難。可真干下來,他才發現并不輕松。面對“怎么才能把西部計劃志愿者管理服務好”這個問題,張誠回答得言簡意賅:“嚴管厚愛,還有就是要真正把這些孩子當作自己的親人、家人。”
“孩子們”,是新疆各級項目辦對西部計劃志愿者的“標準稱呼”。新疆從自治區到縣逐級建立西部計劃項目辦,并反復強調,各級項目辦要真正建設成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娘家”。
既然是“娘家人”,就要真正關心這些“孩子”。2021年春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3605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留疆過年,團新疆區委緊急動員各級團組織,確保志愿者度過了一個快樂平安的春節;與此同時,全國5000多個在疆服務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家庭收到了團新疆區委寄送的慰問信和干果禮盒,讓家長們放心、安心。
關心不僅體現為節假日的慰問,更有日常的機制作保障。新疆面向西部計劃志愿者建立“導師帶徒”機制,縣級項目辦聯合服務單位為每名西部計劃志愿者配備3名導師,從安全保障、能力成長、生活照顧3個方面全面加強對志愿者的聯系和關心。
既然是“娘家人”,更要真正培養這些孩子,幫助他們不僅能在疆奉獻,更能在疆成長、成才。去年下半年以來,團新疆自治區委以構建新時代西部計劃志愿者管理培養服務工作體系為統攬,開始組織實施“西部計劃工作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力爭經過3年努力,推動實現西部計劃志愿者招募派遣規范化、管理服務制度化、培養成才體系化、實踐成長品牌化、留疆發展多元化。
截至目前,團新疆區委印發了《關于系統深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管理培養服務工作的意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管理辦法》兩個文件,發布了地(州、市)和縣(市、區)西部計劃量化評價標準,工作體系的制度框架初步成型。各級團組織正落實體系要求,通過強化崗前培訓、注重日常培養、擇優重點培養、大力選樹典型等方式,用好“青馬工程”“青年講師團”等工作品牌,培養志愿者成長成才。
聚焦主業 為黨育人
陳思遠是2020年的西部計劃志愿者,畢業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在來新疆前,他尚未入黨。在大學當了4年學生干部的他說:“我還沒有想好為什么入黨。”
在團新疆區委西部計劃辦工作一年后,原本一心想出國留學的他選擇了續簽志愿者;并且向黨組織兩次遞交入黨申請書。談起自己的變化,日常活潑善談的他,變得羞澀而又嚴肅,“在團委、在西部計劃辦從事的工作讓我找到了工作的意義,也找到了入黨的意義”。
強化思想引領,推動西部計劃志愿者爭當黨的青年政治骨干,一直是新疆各級團組織開展西部計劃工作的一個重要著力方向。他們組織西部計劃志愿者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2021年4月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引領廣大西部計劃志愿者不忘“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初心,把在邊疆基層開展志愿服務作為踐行總書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囑托的生動課堂。
他們建立健全西部計劃志愿者團組織,把所有西部計劃志愿者納入團的組織體系進行管理、培養,在潛移默化中深化西部計劃志愿者對黨、團組織的歸屬感。他們組織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教育、研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等思想教育活動,持續深化西部計劃志愿者的理論武裝。他們大力開展推優入黨,積極鼓勵、全力支持西部計劃志愿者在志愿服務期間加入黨組織。
選優薦才 助力留疆
路海龍現任團新疆區委統戰聯絡部副部長,2004年參加西部計劃,2005年留在新疆青年雜志社工作,2020年選調到團新疆區委工作。談及成長,路海龍謙虛地說,自己是“幸運”的,并且強調這份幸運緣于“西部計劃”,“從志愿者成長為一名處級干部,在新疆娶妻生子,讓我安下了心、扎下了根”。
17年來,路海龍見證了越來越多的西部計劃志愿者扎根新疆:2003屆志愿者黃暉,服務期滿后留在了帕米爾高原上,在醫療一線踐行懸壺濟世的理想;2004屆志愿者靳秀麗、于峰夫婦,結束服務期后讀研深造,研究生畢業后二次進疆并扎根下來,他們說新疆是他們的福地,在這里有責任感、成就感和幸福感;2005屆志愿者李進,扎根邊疆,娶妻生子,他還將大學畢業后的弟弟、表弟帶到新疆基層一線就業,實現了一人留疆、全家進疆……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月底前結束服務期的志愿者,留疆就業的已有9949人。在新疆各級團組織的大力推動下,各地(州、市),縣(市、區)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留疆的政策。如巴州實施《“白天鵝”留才計劃》,對暫未入行政事業編制,經事業崗等途徑留在巴州,且簽訂5年服務協議的留疆志愿者,除正常工資外,5年內再給予每人共計5萬元的經濟補貼及住房優惠等政策。阿勒泰地區對歷年留阿的557名西部計劃志愿者進行梳理,列入組織部門人才庫,并出臺支持西部計劃志愿者在阿勒泰地區就業創業的18條優惠政策。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積極推動將西部計劃與“內招生”工作銜接,使西部計劃成為“內招生”的“預科班”;今年7月,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分別推薦22名和17名服務期滿且意愿留疆就業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入選新一年度的“內招生”。
西部計劃工作在團新疆區委班子的心里“分量很重”。他們認為,新疆西部計劃工作是共青團聯合教育、財政、人社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的一項青年人才培養專項工程,是自治區人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及下一步工作方向,他們談到,要進一步學習貫徹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推動西部計劃工作更好地融入人才興疆大戰略;要進一步對標共青團為黨育人的“主責”,抓實西部計劃工作這一“主業”,圍繞拴心留人,把成建制的西部計劃志愿者隊伍管好、用好、培養好;要在組織志愿者為新疆作貢獻的同時,幫助他們夯實職業操守、增強從業能力、做好就業規劃、厚植愛疆情感,帶動更多的西部計劃志愿者來疆服務、在疆成長、留疆就業、為疆代言,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