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團組織:幫青年找到投身社會治理的“青春密碼”
如何激發青年力量,引導他們融入社區、服務社區?今年5月以來,隨著團陜西省委“社區青春行動”的不斷推進,各地市、各行業青年下沉社區、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被不斷拓寬,越來越多的三秦青年找到了在社會治理中建功立業的“青春密碼”。
老社區開啟逆生長
“以前的年輕人,幾乎不怎么和我們這些老年人說話?,F在,青年志愿服務隊隊員常找我們聊天,幫了不少忙!”在常住居民超過5500人的西安市閻良區皇冠社區,居民張阿姨高興地說。
2021年5月14日,共青團陜西省委社區青春行動在全省范圍內啟動——圍繞社區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和困難,各級團組織組織青少年力量探索開展常態化、項目化、科學化的服務。
針對皇冠社區的人口偏老齡現狀,團西安市委、團閻良區委和皇冠社區摸排聯系1895名社區青年,收集青年訴求后,合力推出“強陣地、強服務、強參與”建設模式,通過建強社區青年志愿服務隊、紅色跑腿小分隊、青春驛站伙伴行動等一系列項目,推動青年成為社區治理的生力軍。
在單位就是志愿服務隊隊員的小劉,又報名參加了社區青年志愿服務隊,過上了“雙重”志愿生活。在社區,他牽頭成立了助老扶幼志愿小分隊,為住在高樓層、行動不便的住戶提供采買置辦等幫扶服務,成為社區百姓心中的“皇冠好青年”。
“我們推出的社區服務項目統稱‘六項行動’,包括聯系一群社區青年、組建一支青年志愿服務隊伍、引入一批專業社會組織、完成一個陣地建設、對接一批共建組織,目的就是要加強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描畫出聯系廣大青年為社區服務的最大同心圓?!被使谏鐓^黨支部書記伏麗娜說。
不僅如此,皇冠社區還著眼青年發展,通過“線上 線下”形式打造“青青書院”“心理咨詢工作室”“學習社”等特色功能區,推出的40多場文化活動吸引1200余名青少年參與,筑牢社區青年的“根據地”。
小網格彰顯新作為
為持續推動社區青春行動,團陜西省委專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確立全省25個社區成為首批試點社區。各試點社區根據實際情況,展開對社區共青團工作的探索和創新。
成立于2011年的寶雞市東嶺社區,有2000余平方米的服務站點,還搭建了物業服務智能化管理平臺,是一個被評價為“真誠、善意、青春、和諧”的智慧化社區。
在原有的社區治理網格化基礎上,東嶺社區青年被對應分配到相應網格,擔任網格員的社區青年與社區黨組織、團組織、居民共同構建起基層群眾的自治平臺。通過社區“云平臺”,居民訴求一經提出,青年就會在第一時間知曉,確保社區大事小情團員青年都能及時掌握、主動參與、有效解決。
作為東嶺集團青年員工,馬義(化名)在集團團委和社區的支持下成為一名青年網格員?!八緛砭褪菬嵝哪c,大伙誰有不方便總能幫著解決。”提起小馬,社區劉奶奶豎起大拇指。成為青年網格員后,小馬更是一下班就鉆進社區,“不是給東家幫忙,就是給西家跑腿,忙得停不下來”。
“結合青年發展需求,發動團員青年到轄區報到,我們形成了東嶺特色的青年工作組織體系、工作方式和運行機制,不僅提升了青年獲得感,還大大增強了社區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社區團支部書記楊雪表示。
“家里蹲”成為“打工人”
今年8月,位于陜南地區的勉縣遭遇特大暴雨侵襲。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民安社區的青年實踐團發揮了突出作用。
“以前放假都是‘家里蹲’,整天躺在床上思考人生。今年暑假回家,社區組織開展青年實踐團項目,讓我們利用空閑時間做點兒事。沒想到遇上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作為社區青年聯絡員,西安某高校大三學生牛宏斌(化名)和清淤民兵連一起,奮戰在抗災第一線。在他看來,這個假期“過得充實且有意義”。
圍繞社區青春行動,團勉縣縣委推出青年實踐團項目,以社區為單位為返鄉大學生設立實踐崗位,為他們回饋社區、自我鍛煉提供新路徑。
今年暑期,民安社區青年實踐團累計接收返鄉大學生20余人次。初期,這些青年主要投入防疫宣傳、社區關愛等崗位服務,暴雨災害發生后,青年實踐團形成了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防汛救災隊伍,積極投身淤泥清理、物資發放、防汛知識宣傳等行動,成為救災戰線的生力軍。
在社區青春行動旗幟下,多種形式的探索正在陜西各地進行:在西安,團組織著力推動社區團屬青年社會組織全覆蓋,廣泛展開環境整治、尊老敬老、少兒托管等社區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在寶雞,團組織積極對接轄區高校,借助大學生返鄉實踐等機會引導高校青年參與社區治理;在安康,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圍繞社會關系和諧、重點群體幫扶、就業創業促進等方面展開各項服務工作,將搬遷社區居民的實際困難一一破解……
“下一步,陜西共青團將繼續聚焦社區需求、關注青年所想,著力探索項目化、社會化運行模式,為陜西社區工作注入青春活力。”團陜西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孫海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