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孫競、溫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對深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進一步了解城鄉融合發展狀況,近日,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實踐團隊前往江西鷹潭開展調研。
在鷹潭,實踐團隊師生先后來到小英村、藍田宋家村,參觀村容村貌,深入了解當地水果種植產業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相關情況。在錦江鎮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產業園區,師生們認真聽取了當地關于就地入市和異地調整入市相結合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新經驗。
在調研時,支隊成員們了解到各村委會都不同程度存在領導班子和黨員群體年齡結構偏大和后備干部空缺等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空心化問題日益嚴重,人才問題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我們迫切需要相關政策進行引導,讓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在國家需要的地方大放異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支隊成員簡怡欣有感而發。
師生還先后走訪了渡口村、沙灣村、藕塘村等10余個村,感受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實踐。在朝陽村,該村與清華大學團隊合作,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依托智慧農業大力發展甘蔗種植產業,實現了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
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20級碩士研究生王嘉懿表示,此次調研城鄉融合發展令她收獲頗豐。當地的宅改工作推進得扎實穩妥,成效顯著,不僅徹底改變了過去鄉村臟亂差的環境,而且探索出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來維護改革成果,形成了一批城鄉融合發展樣板項目,為今后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標準。
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溫新泉頗有感觸地說:“實踐帶給了我很多城鄉發展結構的感性認識,無論是鄉村多元發展的融合形態,還是基層干部的勤勉擔當,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釋放、盤活鄉村閑置土地資源,深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改造,都是城鄉發展融合中的重要步驟。未來的中國注定會因城鄉的交融共生而具有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