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馬澤平
市委常委、鎮安縣委書記李波接受省督導團授予鎮安“雙高雙普”合格縣獎牌。
近年來,鎮安中小學校園建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圖為為緩解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園難而改擴建的城區第二幼兒園。
為讓校園師生吃上放心食品,教育部門從食材的購買、配送、制作等環節加強監管,嚴格把關。
鎮安縣實現農村中小學營養餐全覆蓋,確保了每個孩子身體素質得到良好發展。
全縣各中小學校常態化的少年藝術節活動,讓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圖為米糧鎮中心小學少年宮文藝匯演。
漂亮的教室里,16個孩子分成兩半,一邊在埋頭作業,一邊緊盯著黑板,50多歲的老教師在65吋觸摸一體機上熟練的操作下,教學課件清晰出現……教室外碧綠的人工草坪上,醒目的環形跑道、嶄新的乒乓球臺、寬闊的籃球場地顯得很安靜,是在等待下課后孩子們的喧鬧。這不是在城里學校發生的情景,而是12月11日下午,記者在距鎮安縣城51公里的大山溝里高峰鎮老君廟教學點上見到的真實一幕。
如今,在鎮安,從東部偏僻的老君廟教學點到西部邊陲的木王鎮栗扎小學,絕大部分農村孩子都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和城里孩子站在了同一條教育“起跑線”上。近年來,鎮安縣委、縣政府將教育當作一號工程來抓,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了山區貧困縣發展教育事業的新跨越。正如12月2日,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總督學劉桂芳在鎮安“雙高雙普”評估驗收總結會上感慨地說:“作為特困山區鎮安,縣委縣政府以實干精神和實際行動,大氣魄、大手筆發展教育,讓最美的建筑在學校,最寬敞的院子在學校,最先進的設施在學校,我看后很感動,很受啟發!”
大氣魄 大手筆 建設城鄉最美學校
鎮安地處秦嶺南麓,境內山大溝深,自然條件艱苦,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國家680個集中連片特困縣之一。上世紀80年代末,一學生曾因貧窮發自心底的吶喊:“我要上學”,而受到國家團中央的關注,成為“希望工程”發起地之一。要在經濟基礎如此脆弱的貧困縣搞教育,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