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等重磅文件,針對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嚴格過程考核,改革考試形式;健全師德考核制度,完善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實施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深化協同育人機制等。
在“新時代高教40條”中,教育部提出了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總體目標:經過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建成一批立德樹人標桿學校,建設一批一流本科專業點。到2035年,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
教育部在文件中重點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明確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全面落實到質量標準、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和文化育人中,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規律、準確把握基本國情,掌握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深入開展道德教育和社會責任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教育部要求高校強化課程思政和專業思政,做好整體設計,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科學合理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強化每一位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在每一門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顯著的精品專業課程,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堂,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
考試
加大過程考核成績
在總成績中比重
在教學方面,教育部提出加強考試管理,嚴格過程考核,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健全能力與知識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學業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學生學習過程監測、評估與反饋機制。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對形式、內容、難度進行嚴格監控,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綜合應用筆試、口試、非標準答案考試等多種形式,全面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以考輔教、以考促學,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刻苦學習。
教學
完善學分制
允許自主選擇輔修專業
同時,改革教學管理制度,推進輔修專業制度改革,探索將輔修專業制度納入國家學籍學歷管理體系,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輔修專業;完善學分制,推動健全學分制收費管理制度,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學習,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和課程;鼓勵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等獲取學分。推動課堂教學革命,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積極推廣小班化教學、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大力推進智慧教室建設,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因課制宜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科學設計課程考核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
健全師德考核制度
建立教師信用記錄
在教師方面,“新時代高教40條”提出,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健全師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同時,要求大力推動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學一線并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完善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實現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
教育部還提出加強教育教學業績考核,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施行本科教學工作考評一票否決制。加大對教學業績突出教師的獎勵力度,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績效考核和津貼分配中把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作為同等重要的依據,對主要從事教學工作人員,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額度,保證合理的工資水平。(李祺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