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的夏天,華中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891班的學生在實習途中遭遇車禍,這堂古建筑實習課不得不終止。今年,師生重聚,重新走完當年的行程。然后,年過不惑的“本科生”們精心撰寫報告,已成為學院副院長的“帶隊老師”認真批改、寫評語,學院還為學生們補發了一份特別的課程結業證書。
最近,這則新聞在網上刷屏,感動了無數網友。“看哭了”“有情有義”“這才是致青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故事里深厚的同學情誼、師生情誼,讓人心生觸動。
情誼之外,故事更動人之處還在于情懷。一堂未完成的課程,竟讓他們20多年來縈繞于懷。而人到中年,補課、補作業從功利的角度看,對現有的工作生活或許于事無補。但看看他們認真的樣子,提前搜集資料,準備器具,已成為古建筑專家的“學生”認真聽講,不合格的作業退回重寫……不是做樣子,更不馬馬虎虎,其背后是一份對專業、對學業的敬重……正如網友所說,這值得很多大學生學習、深思。
可以說,“補交26年前作業”的故事是一則溫馨提醒。它展現了實習、學習該有的認真態度,也提醒我們:青春只有一次,時光一去不返,錯過機會只會留下遺憾。當前,“快樂的大學”現象引來頗多關注。課堂上,“低頭族”有之,睡覺者不少;對專業實習,不少人敷衍了事,甚至網購實習證明!記得曾有高校做過調查,關于在大學中最后悔的事,“沒好好學習”“沒多去幾次圖書館”成了很多畢業生最大的遺憾。
“用功如遠行,遲半日則程途少半日。”一堂未完成的實習課,都能讓人牽腸掛肚。大學生們是否更該倍加珍惜時光,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讓大學生活多一些充實的快樂?(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