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24日電 (記者 郝孟佳)22日,“科學基金F0701資助管理工作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指出,科學基金設立F0701代碼意義重大,通過自然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推進教育創新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從而作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產生深遠影響。
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下稱“自然科學基金”)的一大亮點就是,首次在信息科學部下,新增一個專門用于支持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的申請代碼——“F0701”(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
雷朝滋說,以往的教育研究更多地是運用社會科學范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支撐了國家在改革開放快速發展時期的人才需求,但面向新時代教育現代化和科技強國建設的新要求,我們的教育研究還需要加強與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加強實證研究和數據支撐。F0701代碼的設立就是要將自然科學范式引入教育研究,鼓勵研究者從科學角度探究教育的基礎性問題,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雷朝滋還表示,2018年在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教育部的聯合推動下,F0701代碼的申請和資助工作開了個好頭,今年教育部科技司還將繼續努力加強對項目申請的組織籌劃,提升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力爭推動科學基金增加投入、提高資助比例,通過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力量參與進來,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支研究隊伍形成交叉融合與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教育研究的創新開展。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副主任張兆田對科學基金基于科學問題屬性的資助導向等改革動向進行了闡釋,并針對F0701代碼資助導向進行了分析。他指出,要關注智慧教育等學科前沿問題和教育基礎性問題,要促進交叉融合、突出原創,力爭突破教育發展的需求瓶頸。自然科學基金委將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申報項目做出評審。他希望,廣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凝心聚力,把科學問題凝練得更為清晰,申報高水準項目,共同促進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發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副主任張兆田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麗認為,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教育的根本性問題也隨之發生變化,教育的組織體系、服務方式、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革。有哪些教育領域的基礎性問題需要用科學方法來解決?如何用新方法認識教育規律?這是教育界面臨的時代命題。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F0701代碼,有力地推動高校、研究機構,乃至整個教育領域形成學科深度交叉,組建多學科研究團隊,有利于形成各方合力,找準科學問題,破解時代難題。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鄭永和認為,科學基金設立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申請代碼,資助教育科學基礎研究項目,是科學基金管理工作的新開拓,充分反映了科教融合發展新趨勢,對于推動教育創新和變革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申報項目還較多地存在自然科學范式應用不到位、科學問題凝練不充分、研究問題聚焦不準確等問題,有待研究者在未來的工作中做出調整和改進。
據悉,本次會議由教育部科技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主辦,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承辦。來自全國多所大學、科研機構和教育企業的2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