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國與東盟之間建立起豐富的產業鏈條,才會帶來物流與供應鏈服務的需求。”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四川省人大代表徐飛18日在成都談及四川“南向開放”時指出,鼓勵四川企業“走出去”,到東盟國家發展,四川南向通道的雙向高效流動才會實現。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四川省人大代表徐飛
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南向是四川對外開放的重點方向,四川要搶抓南向巨大市場機遇,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與南亞、東南亞等合作。
徐飛介紹,隨著東盟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東盟國家對城市軌道交通、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激增,對電子商務與移動支付、物流配送需求高速增長。同時,越南等東盟國家的電子產品、服裝、特色農產品輸往中國與歐洲市場的品類與數量也在迅速增長,川企應抓住商機“走出去”。
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蓉歐+”東盟國際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81列。其中,四川到廣西方向79列,回程班列僅2列。班列遇冷的背后,是四川“南向開放”的長期缺位。
徐飛指出,四川南向通道的主要路徑是成都-南寧-欽州港,成都至廣西欽州港站的貨物運輸時間較長,欽州東站僅有一條集裝箱裝卸作業線,場地狹窄效率不高。
“目前南寧至崇左間、崇左至憑祥間、憑祥至越南河內之間的鐵路運輸牽引定數分別是2800噸、1500噸和1000噸左右,無法與成都始發列車的牽引定數的能力匹配。”徐飛指出,四川、廣西、中國鐵路總公司等應共同加快推動鐵路擴能建設。
在徐飛看來,目前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在貴州、廣西以及越南的影響力不大,吸引沿線物流客戶與貨物的能力不強。“這既有通道的能力、速度、費用還沒有達到競爭水平方面的因素,也與宣傳不夠有關。”徐飛建議,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應在提能、降本、增效的同時,加大國內外的品牌宣傳和班列推廣。(賀劭清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