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課堂。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課堂。
今年全國兩會后,“高職擴招百萬”的消息引發各界關注。3月底,廣東省春季高考落幕,作為擁有全國規模最大職教體系的省份,廣東省的高職院校擴招動向令人關注。廣東省考試院副院長范韶彬介紹,現在國家對廣東的高職院校擴招具體任務還沒有下達,不過今年廣東省高職院校將按照“保五爭七”擴招,即確保在校生總數增加5萬人,爭取增加7萬人。
高職擴招,看似是簡單的招生人數增加,實則乃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作。日前,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探討高職擴招的有關問題。
焦點1 擴招百萬 生源是否充足?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報考高職院校,今年將大規模擴招100萬人。
高職擴招百萬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但有人疑惑,近年來有的高職院校已經存在招生困難,高職擴招百萬人,生源夠嗎?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說,近年來,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存在招生困難,但也有許多高職院校爆滿,招生分數非常高。出現招生困難的高校多是辦學質量不佳、收費較高的民辦高校。因此,高職院校招生困難是一種結構性的問題。她說,高職擴招,并不是要去填滿這些辦學質量不好的院校。從宏觀角度來看,許玲說,有大量農民工等群體,他們中的許多人具有普通高中學歷或中等職業學歷,但技能、素質與產業不相適應,如果進入高職院校深造,高職擴招百萬并不缺生源。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李宇分析,高職擴招百萬,對中職學生也將是一大利好。現在約四成初中畢業生讀了中職,他們向上深造的通道將被打開。李宇說,往年廣州鐵職院招收中職生的比例沒有硬性要求,但今年則要求達到一定比例。去年廣州鐵職院只錄取了30多名“3+證書”考試的中職生,今年廣州鐵職院加大了對中職生的錄取力度,在剛剛過去的春季高考招生中,該校招收了200多名“3+證書”中職生。
在不久前舉行的春季高考媒體通報會上,廣東省考試院副院長范韶彬說,今年廣東高職院校確定會擴招,廣東省的高職院校在校生將“保五爭七”,即2019年高職院校在校生總數將確保增加5萬人,爭取增加7萬人。
焦點2 各類人員怎么招收?
小黃今年22歲,高中畢業后,她在廣州當過餐廳收銀員、商場售貨員,現在在某公司當電話客服人員。喜歡孩子的她一直有個心愿,想去高職院校讀學前教育專業,將來好當幼兒園老師。今年,高職擴招百萬的消息出來后,小黃很高興,感覺自己的前途有機會點亮。但她同時也很犯愁,不知道怎樣才能考取高職院校,重續校園夢。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李宇這段時間也接到了十多個咨詢電話,想了解應該如何報考高職院校。李宇說,有不少關于非應屆畢業生人員的招收問題,現在暫時還沒有答案。
現有的高考制度下,高職院校招生面向的主要是高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這些生源從一個校門走向另一個校門,其招生錄取制度非常成熟。但其他各類非應屆畢業生人員怎么報考高職院校,現在卻還是一個未知數。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
李宇認為,進入高職院校就讀,文化基礎考試是最基本的,但不同專業要求應該不一樣,比如有的專業要用到數理化知識,就要對這方面有更高要求。
廣東省考試院副院長范韶彬說,退役軍人、下崗職工和農民工這三類人群怎么發動、招生的口子怎么開、怎么審核、跟現行高考政策怎么銜接等問題還需要多部門來研究,今后會出臺相關政策。
焦點3 擴招后高職院校軟硬件資源是否充足?
焦點4 生源從單一到多元 如何適應?
讓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從單一走向多元,學生的年齡、背景、學習需求存在巨大差異,怎么才能讓來源多樣的各類學生學有所成,也是高職院校必須思考的命題。
許玲認為,高職院校生源多樣化以后,一定要防止辦成短期培訓班的傾向。“高職教育是學歷教育,如何保證質量,對職業院校提出了很高要求。我們可以學美國、澳大利亞的社區學院的做法,用學分銀行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培養。”
李宇也坦言,將來生源多元化后,對學校教學也提出了新要求。他認為,要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采用靈活的修業年限,滿足學生的需求。
今年2月向社會公布的《廣東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 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下稱《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廣東將加強高職院校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擴大優質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實施省屬職業院校集團辦學,組織部分省屬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聯合組建若干教育集團,增加高等職業學位,擴大高等職業招生規模。該文件明確,到2021年,廣東將新增高等職業教育學位12萬個以上。
高職院校擴招,必定對現有的軟硬件資源帶來挑戰。有人擔心,擴招后,高職院校的教師數量、實訓設備、寢室數量等軟硬件資源是否足夠?
李宇分析,短期來看,學生宿舍這樣的硬件資源緊張會制約擴招規模。他建議,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可盤活一些閑置資源,緩解資源緊張。對于教學資源,有業內人士建議,高職院校應該開門辦學,加大產教融合力度,充分利用企業的師資、設備等資源。
在對高職院校的財政投入上,廣東已有動作。《三年行動計劃》明確,2019-2021年,廣東省財政加大投入,重點支持省屬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全面落實職業院校生均撥款制度,建立中職學校、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生均綜合定額撥款標準聯動調整機制。省屬和珠三角地區公辦中職學校生均撥款基準定額不低于5000元,粵東西北地區公辦中職學校不低于3000元;公辦高職院校生均綜合定額撥款標準不低于區域本科高校的80%,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高水平高職院校生均綜合定額撥款標準提高到與區域普通本科高校同等標準。加強工科類專業建設,適當提高工科類專業生均綜合定額撥款系數。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霞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