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圖片中心 |
- 查看圖集 |
多國赴華軍艦對外開放隱身戰艦矚目
殲20疑換光電瞄準系統和新發動機試飛
金正恩親自指揮飛行 在米格-21戰機前留影

據報道,在烏克蘭東部距離俄羅斯邊境近30公里的哈爾科夫城附近,有一個秘密軍備倉庫,里面存放著400多輛生銹的裝甲車,一列列整齊停放,壯觀而悲涼。
無獨有偶。面對當年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師,日本艦隊之所以敢于主動進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軍發現清軍裝備缺少維護,很多炮管銹蝕。當時的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也看到:“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銹堆積,內則穢污狼藉。”
甲午大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滅;烏克蘭持續動亂,烏軍鮮有大的作為。探究其中的原因,表面看是裝備生銹不管用,根子卻是腦子“生銹”不中用。
裝備生銹可怕,比裝備生銹更可怕的是“腦子生銹”。一支軍隊如果缺少憂患意識,缺乏戰爭思維,缺失戰備觀念,戰爭機器就會生銹腐蝕,戰斗力就會土崩瓦解。誠如一位哲人所言,一支軍隊的敗亡,往往是從“腦子生銹”開始的。
心中無患才是最大險患,心中常憂才能戰時無憂。我軍30多年無大仗,長期缺乏情況刺激,讓不少官兵產生了一種遠離戰爭的錯覺。有的感到仗一時打不起來,即使打也輪不到自己,防“狼”的心勁松了、打“狼”的能力弱了;還有的嘴上講要過準備打仗的緊日子,心里卻把當兵作為謀生途徑、發展跳板,考慮更多的是孩子的上學、家屬的工作、個人的安置、以后的房子,想得更多的是過安享太平的穩日子。
腦子永遠不生銹,眼里永遠有敵情,胸膛永遠有激情,“利劍”才會永遠閃光,打仗才會永遠取勝。瑞士“每個公民都時刻準備上戰場”,故享有近百年的和平;以色列軍人心懷“一次戰敗就會亡國”的憂患,故能在對手如林中享有勝利的尊嚴;美軍把“今夜準備戰斗”內化于心,故國富而不忘兵必強。
安不忘危,盛必慮衰。“在戰爭的歷史中,偉大的觀念要比偉大的將軍少得多,但影響范圍要大得多”。打贏未來戰爭,先要“打贏脖子以上的戰爭”。這脖子以上的戰爭,就是每名軍人應有的清醒意識、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一支思想麻痹、觀念保守、戰斗力意識淡化的軍隊,如同一部生銹的機器、一只永遠沉睡的“獅子”,戰事來臨之時,便是大禍臨頭之日。
一戰勝利后,法軍固步自封,以建立自恃強大的“馬其諾防線”而沾沾自喜。殊不知,軍事領域的較量,往往取決于“頭腦的較量”。法軍的頭腦在不斷“銹蝕”,而德軍卻掀起一輪又一輪的“頭腦革命”。結果,二戰中法軍僅抵抗了39天,整個法國就被德軍滅掉。
武器上的銹好除,頭腦里的“銹”難除。歷史的教訓不能不讓中國軍人警醒起來:國之大務,莫先于戒備;兵之大事,莫貴乎憂患。面對戰爭,必須首先從“脖子以上準備好”。
(武警陜西省總隊 王春新)
(原標題:軍報刊文談北洋水師全軍覆滅:腦子生銹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