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6日電 題:中國航母跨海區訓練試驗有何收獲?
作者 李純
13日下午,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編隊順利完成跨海區跨年度訓練和試驗任務,返回位于青島的航母軍港。
歷時20余天、跨越中國四大海域、首次開展遠海訓練、殲-15艦載戰斗機現身南海上空。此番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被譽為遼寧艦的一次閃亮登場,引來各方高度關注。
從下水服役到實際使用武器,從“飛鯊”滑躍騰空到跨越“第一島鏈”,不做“宅男”的遼寧艦完成了由最初的“船能動,機上艦”向航母編隊組織長時間連續航行并交替轉換海區訓練的華麗轉身,助力中國海軍提升綜合戰斗力。
展示檢驗航母編隊作戰能力形成階段成果
作戰能力的提高需要通過軍事訓練得以實現。從訓練艦到具備戰斗能力的水面艦艇,入列4年多來,遼寧艦完成了殲-15艦載戰斗機著艦起飛等訓練課目和上百項科研實驗。
此次跨海區訓練試驗任務,遼寧艦編隊按照航母典型作戰編成組織了全要素、全流程整體訓練。有觀點認為,此舉為遼寧艦進一步形成戰斗力與保障力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表示,此番訓練,航母艦載戰斗機訓練了空中對抗等科目,編隊各屬艦也進行了防空反導、對海突擊等科目的訓練。加之此前遼寧艦已進行實際使用武器演習,發射空對空、空對艦、艦對空等各型導彈十余枚。“這些都說明遼寧艦具備了一定的作戰能力”。
“戰斗力是練出來的?!避娛驴茖W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研究員潘新毛表示,航母自身各個系統之間需要進行訓練磨合,編隊訓練也要遵循一定規律,才能夠形成航母編隊的整體戰斗力。他認為,“遼寧艦形成初始戰斗力”的說法較為準確客觀,還需通過后續實戰化訓練進一步提升作戰能力。
實際探索航母編隊遠海作戰體系構建與組織指揮方法
2013年11月,遼寧艦首次赴南海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訓練。這也是遼寧艦入列以來首次組織跨海區的長時間航行訓練,對航母的裝備性能進行檢驗。其間,首次組織以遼寧艦為核心的編隊航行訓練。
與之前不同,除了有“帶刀護衛”之稱的數艘驅護艦,此次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遼寧艦編隊中還出現了多架殲-15艦載戰斗機和多型艦載直升機的身影。
此次訓練,遼寧艦編隊組織殲-15艦載戰斗機在不同海區復雜水文氣象條件下進行了艦基起降、空戰戰術、伙伴加受油等科目訓練,組織各屬艦圍繞編隊偵察預警體系構建、對空對潛防御作戰、編隊航行與補給等科目同步開展訓練,鍛煉提升了艦機融合與編隊協同能力。
張軍社認為,航母編隊遠海作戰體系構建與組織指揮方法也是航母編隊作戰能力的一方面體現。中國航母編隊的雛形已經形成。
潘新毛說,相對而言,中國航母發展起步較晚,遼寧艦的服役、訓練時間也并不長,但是發展速度較快,存在跨越式的提高。
創新實踐航母部隊遠航訓練模式
2016年12月25日清晨,由遼寧艦及其屬艦組成的中國航母編隊通過宮古海峽這一國際水道,首次跨越“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這一天是遼寧艦正式入列整整四年零三個月的日子。
“航母終究是要走進大洋的?!迸诵旅f,此次遼寧艦編隊首次跨越“第一島鏈”,是中國航母向大洋邁出的一小步,也是中國海軍向前推進的一大步,對中國海軍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和帶動作用。
航母為國之重器,被視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和海軍實力的體現。張軍社說,遼寧艦目前主要用于軍事訓練和試驗用途,檢驗裝備性能,得出相關數據,為中國后續航母的研發建造以及未來航母編隊的組成與訓練提供有效借鑒。
潘新毛表示,海軍艦艇是一個國家流動的國土,代表國家前往世界各地。他認為,下一步,中國航母需要走出去,為國家的安全利益、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發揮應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