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2月17日報道 法國《回聲報》2月16日刊發(fā)文章稱,研究機構認為,中國軍費在快速增長,而且借助技術自主研發(fā),在航空等領域已具有“近乎等同”西方國家的能力,可打仗需要不止是這些“硬件”。
文章稱,在軍事層面,中國在追隨美國但仍相距甚遠。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IISS)備受期待的《軍事白皮書》于14日出爐,像前幾年一樣,中國仍是大國中軍費開支增長最快的國家。
文章援引白皮書稱,2016年中國軍費開支同比增長約7%,達到1450億美元,但仍然還不到美國軍費(6040億美元)的四分之一。華盛頓自己的軍費開支就相當于排名其后的15大軍費開支國家的總和,它獨占全球軍費的近40%。
然而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認為,借助本國軍事技術研發(fā)的興起,中國人在某些領域已經(jīng)具有與西方國家“近乎等同”的能力,尤其是在航空方面。中國研制出了殲-20戰(zhàn)斗機、短程導彈“霹靂”-10和一款射程上(達300公里)世界領先的空空導彈。
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認為,由于北京不斷出口尖端武器,“西方在軍事技術上的統(tǒng)治已不再是板上釘釘?shù)氖隆?,而這些出口的中國武器可能會被“西方軍隊的很多敵人所使用”。
文章稱,亞洲的其他國家也在效仿中國,尤其是印度。后者的軍費開支領先日本排名世界第六位,盡管其軍費開支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亞洲地區(qū)的軍費開支自2012年起就超過了歐洲,之后在以年均5%至6%左右的速度增長。而寄望獲取冷戰(zhàn)結(jié)束紅利的歐洲,則經(jīng)歷了很多年的軍費開支萎縮,只是在2015年才開始在恢復軍備上重新努力。
英國軍費開支排名世界第五位,達到525億美元,落后于俄羅斯(589億美元)和沙特(569億美元)。法國472億美元的軍費開支讓其掉到了第八位,但領先于德國(383億美元)和排在全球第13位的意大利(223億美元)。
這一排名反映了各國在軍備方面的努力,但是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國的軍事實力,要打仗僅有尖端的“玩意兒”是不夠的。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強調(diào)指出,財力確實是戰(zhàn)爭的有力支撐,但是“訓練、行動理論、部隊協(xié)同以及經(jīng)驗”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從紙面上看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軍事強國,但其“看見過戰(zhàn)爭炮火”(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最后一名官兵,也已經(jīng)在幾年前就退役了。(編譯/蘆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