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歲末,中原大地一個個訓練場硝煙四起。12月16日至18日,由鄭州聯勤保障中心組織的“聯勤力量-2018B”實兵演練在中部戰區5省2市密集展開,來自河北、山西、河南、湖北、陜西、北京、天津的37支軍地力量,異地同步展開聯訓聯保,探索平戰時軍種聯合、軍民融合的聯訓聯保新路子。
聯合,由保障陸軍向保障三軍轉軌
“展開警戒、測量土方、回填石料……”中部戰區空軍某場站的機場跑道被“敵”炸毀,中心某工程搶修分隊立即指揮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和攪拌機等大型工程機械,與空軍場站官兵一起搶修損毀跑道。1個小時后,受損跑道修復完好,戰機隨時可起飛迎戰。
“這不是他們的第一次合作?!敝行母墒峦醵Y光告訴記者:“通過與空軍場站保障部門的聯合訓練,工程搶修分隊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工程搶修力量編成與能力評估體系,且搶修程序責任清楚、分工明確?!?/p>
將聯勤保障演訓融入作戰體系,推進“戰保一體”演訓,確保聯勤保障能力與作戰能力同步提升,是當今世界軍事強國推進聯勤保障實戰化訓練的共同做法。不僅是工程搶修分隊,此次演練,還有多支聯勤保障力量參與其中。
中部戰區總醫院聯合空軍某師,開展了野戰醫療所空中投送課目訓練。短短幾小時內,他們將野戰醫療所的骨干人員和主要裝備精確投送到千里之外的指定地域。
中部戰區總醫院副院長、野戰醫療所所長譚映軍介紹說,野戰醫療所是戰場救護的重要保障,能開進多遠、投送多遠,決定了醫院的戰場救護效率。此次投送的醫療所具有2個手術單元,不僅醫療保障要素齊全,而且可以進行顱腦外傷、肢體開放性骨折等難度較大的手術。
到達指定地域后,醫療所就地展開惡劣環境操作、高難戰傷救治等課目,立足戰時多支隊伍同時出動、對接執行任務的設想,按照實戰化、模塊化、程序化的衛勤分隊建設標準,進一步檢驗野戰醫療所全天候、全要素機動衛勤保障力量,錘煉了醫療所遂行聯合作戰衛勤保障能力,豐富了機動組織指揮、跨晝夜組訓、帳篷醫院展開與撤收、批量傷員分類救治(后送)等方面的實戰經驗。
中心參謀長周濟雄說:“實戰化訓練是形成聯勤保障力量的‘總裝’階段,對于聯勤保障各要素綜合集成,形成聯勤保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是中心首次與陸軍以外的軍兵種聯訓,因此我們采取自主協同、一體籌劃的方式,與軍兵種建立同類專業協同訓、聯合保障一體練的方案,確保中心聯勤保障能力與作戰能力同步提升。”
融合,由自我保障向軍民融合轉型
12月17日20時許,中心指揮所接到向首都地區緊急空運緊缺物資的指令。中心某投送基地主任張春立馬上聯系新鄭機場協調航線并安排機位。18日9時許,滿載蔬菜糧食的貨物箱到達時,投送基地3號貨運站清空完畢,投送基地官兵和機場人員合編的航空裝卸隊已完成集結待命。
3號貨運站是投送基地與駐地機場先期開展的融合項目,雙方已簽訂軍民共建共用合作協議,為軍事投送提供集結整備、快速安檢、登乘裝載等保障,同時貨運站常態化儲備帳篷、單兵食品、炊事用具等軍需物資,遇有緊急情況可直接出庫轉運裝機。
“遭敵襲擊,油罐起火……”演練指揮中心畫面突然切到山西某油料倉庫。只見遭襲區域濃煙滾滾,2臺消防車正在滅火。片刻,來自地方應急部門的直升機、無人機、醫療救護車等20余臺裝備陸續抵達火災現場,展開聯合消防洗消、協同救援救護、環境檢測檢疫等課目訓練。
整個演練,民為軍用提高保障效率的情形并不鮮見:地方物流公司提供的個性化運輸方案,保證了人員裝備同時到達,還為軍用物資投送提供臨時中轉站和配送服務;地方食品公司負責農副產品的采購和運輸,貨物送到只需交接一個二維碼清單,農副產品品名、產地、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物資運輸分隊機動途中遭遇橋梁被襲被毀特情,地方交通戰備部門啟封戰備器材倉庫中的架橋物資,并派出鋼橋應急架橋隊協助架橋;地方企業配合機動保障力量在高速服務區,為作戰部隊官兵提供熱食、飲用水和所需生活物資。
“平時把功夫做深做細,戰時才能確保隨時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中心有關領導介紹,中心成立后,通過戰場勘察,清楚掌握了區域內的交通設施、機場碼頭、油料供應、物流倉儲、通裝維修等戰場保障資源,建設完善動員潛力數據庫,并根據部隊保障需求,推進聯勤保障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比如,挑選資質好、信譽高、物流輻射點廣的地方知名物流企業參與立體運輸投送,催生軍民融合新質保障力量。指定任務倉庫與所在城市物流分公司簽訂合同,并自行辦理結算,逐步形成地方物流參與部隊運輸投送的長效機制,使軍事運輸投送更加高效快捷。
協作,由獨自實施向區域合作借力
中心下屬的陜西省西安某儲供基地平時主要負責軍需物資儲備任務,演練中卻接到遠程投送1500箱軍需物資的任務。
物資籌備沒有問題,但是誰來裝載物資?沿途保障誰負責?人員都派出去后,倉庫誰來看守?關鍵時刻,基地向西安市未央區人武部發出緊急協助請求。
45分鐘后,未央區人武部部長郭軍政帶著30名民兵來到儲供基地,負責協助物資裝載和后期駐守。郭軍政告訴記者:“儲供基地與人武部建有聯合保障機制,制定了戰時應急支援保障方案,遇有緊急情況可互相支援?!?/p>
據了解,聯勤保障力量規模壓縮后,面臨著現役人員少、保障任務重的難題。為此,中心主動與國防動員系統、地方政府部門、大型企業公司、民間救援組織對接,拓渠道、找接口、練融合,研究建立“主體在軍,骨干在民”的軍地區域協作保障新機制。
“恩格斯曾經說,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如同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形成的一種合力。軍民融合視野下的國防動員,需要的正是這種各方協同創新的合力。”周濟雄說,“如何在聯勤保障領域構建軍民深度融合新模式,是當前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深層次問題。國防動員系統是連接軍隊與地方的橋梁紐帶,加強與他們的合作是全面貫徹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
正因如此,中心分布在中部戰區5省2市的儲供基地、戰役倉庫等下屬單位,大多與駐地人武部、軍分區簽訂了區域合作協議。此次演練也動員了地方7類9支專業力量,涉及航空、物流、餐飲、消防、公安、供應商等行業,涵蓋聯勤保障部隊籌、供、救、運、修、防多個專業類別。他們重點研練指揮關系建立、保障行動協同、力量協調支援等內容,打破建制關系,將軍種后勤力量、地方支前力量納入機動力量群隊編組,為戰時區域合作保障積累經驗。
不止是鄭州聯勤保障中心。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后一直在探索研練新體制下聯勤支援保障的新模式新手段。今年8月在高原腹地展開的“聯勤使命-2018B”實兵研究性演習,除聯勤保障部隊保障力量外,陸軍、空軍以及甘、青、川3省國防動員有關力量也參與其中,探索驗證區域保障、支援保障、接替保障、機動保障等多種保障方法,全面錘煉了聯勤支援保障能力。(魯文帝 王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