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上士何海鵬(左一)收到三等功獎章。李峰攝
初冬時節,新疆軍區某團后勤保障股股長驅車千里來到某物資中轉站,在全隊官兵注視下,將三等功榮譽證書和獎章,鄭重地交到警衛勤務連路排長手中。手捧證書獎章,路排長的臉上寫滿激動和自豪。
年初,該團派遣路排長配屬到千里之外的某物資中轉站工作。他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圓滿完成物資轉運、日常保障、副食品供應等工作,多次受到任務單位表揚。連隊接到反饋后,及時將路排長的表現向官兵通報,讓大家了解掌握。年終評優評先時,經過連隊日常“雙爭”評比、民主測評、成績排名,路排長得到大家一致認可,榮立個人三等功。
“不論在什么崗位、從事什么工作,官兵的付出和努力都應該被看到、被認可。”該團領導介紹,今年以來,由于部隊大項任務繁重、工作內容多樣、執勤點位分散,不少官兵受命外出執行配屬任務。往年,像路排長一樣的在外官兵,因連隊對其工作表現等情況了解掌握不夠,加之缺乏對在外官兵的考評機制,他們的日常表現和實績情況難以納入連隊月度、季度“雙爭”評比。所以,每到年底評優評先時,在外官兵往往成了連隊“局外人”。
去年,勤務保障營修理連二級上士席一勐,根據上級安排,跟隨兄弟單位前往雪域高原執行保障任務。期間,席一勐不僅出色完成戰備拉動及訓練途中的保障任務,還參與完成了近百臺車輛的日常維修保養,排除多起安全隱患,出色表現贏得官兵點贊。然而,年終總結時,因單位對其工作業績掌握不全,席一勐沒能立功受獎。
該團機關深入調研了解到,席一勐的遭遇并不鮮見。在這種考評機制下,很多官兵都不愿意離開連隊,生怕在外費心費力干活,年底卻得不到應有評價。
針對這一情況,今年,該團黨委經過深入調研論證,決定在每月和每季度組織“雙爭”評比的基礎上,為外出執行配屬任務官兵建立動態跟蹤評價機制。他們一方面要求連隊定期聯系在外人員所在單位了解情況,另一面派機關專人前往各營連進行走訪,切實掌握在外官兵思想動態及具體表現。此外,他們還要求各連區分任務性質、工作業績、訓練成績等內容,對在外官兵進行綜合考評、打分存檔,并利用工作講評等時機向全連公布,讓連隊官兵了解其工作情況。
警衛勤務連二級上士何海鵬在團里擔任保密員,由于崗位特殊,以往連隊難以及時掌握其日常表現。今年以來,他協助上級完成全師檔案清理任務,主動參與團保密系統后臺搭建,幫助部隊多次規避安全風險,成績顯著。連隊依據動態跟蹤評價機制,聯系相關業務股負責人,定期對何海鵬現實表現考評打分、建檔留存,并及時向全連官兵通報。因工作實績突出,何海鵬在“雙爭”評比活動中連續3個季度被評為“優秀”,年底榮立三等功。
榮譽是最好的動員令,導向是無聲的沖鋒號。“本以為我在外與立功受獎無緣,沒想到卻立了軍旅生涯的第一個三等功。”該團二級上士沈志龍說。今年,沈志龍在外執行保障任務。在上級組織的一次應急戰備拉動訓練中,線路突發故障,沈志龍沉著冷靜應對,不僅保障訓練順利進行,還幫助信息保障隊快速找準線路故障,出色完成任務。“不論在哪里,都要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工作,不辜負組織對我的認可。”沈志龍說。
“如今,不管在哪里,只要加油干、立功靠前站已成為廣大官兵的共識。”該團領導介紹,鮮明的激勵導向,不斷完善的考評機制,讓官兵們干勁越來越足、工作熱情越來越高。(楊龍 張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