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之下,一艘潛艇正隱蔽航行。
柴油機艙里,下士郭威緊盯著設備運行狀態。狹小的艙室,只有機器轟鳴聲充斥在耳邊。
“換更!”時鐘的指針指向12點,下一更的戰友來到艙室接替他的工作。回到兵艙,郭威拿出筆記本,一字一句記錄著出航的感受:
“我在方寸戰位守望深海。這里沒有陽光,也沒有月色,讓人仿佛失去了對時間的感知。只有一圈圈不停轉動的時鐘,告訴我時間的流逝……”
鐘表上的時間刻度,是這群潛行于深海的潛艇兵,感知時間的唯一媒介。鐘表不僅提醒著他們“今夕是何年”,也見證了這群潛艇兵成長航跡的寸寸光陰。
祖國大地早已夜幕深沉。此刻,高懸的明月,寄托著親人的思念。在那片遙遠而不為人知的海面下,一群潛艇兵正駕駛著潛艇默默前行。他們用一分一秒流逝的時間,標定了成長的速度、潛行的深度、守望的長度,在寂然無聲的流年里,譜寫著一曲曲為國衛海的青春樂章。
東部戰區海軍某潛艇支隊某艇員隊舉行宣誓儀式。丁國偉攝
成長時刻
成長的航跡,是由一個個堅持的瞬間接續起來的
那一刻,艙段兵楊鵬沒有猶豫,接過杯中的水一飲而盡。
這是一次特殊的“潛艇兵成長禮”。首次執行遠航任務的艇員們整齊列隊,精神抖擻。楊鵬跟戰友一起飲下從深海中抽取的水。
對于這群年輕的官兵來說,這是莊嚴而難忘的一瞬間,是他們被認證成為一名合格潛艇兵的重要時刻。
儀式結束,楊鵬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入伍前,楊鵬向往影視作品中戎裝加身、保家衛國的軍人形象,下定決心來當兵。然而,第一次來到戰位,他就感到抑制不住的失落與沮喪:“這么狹窄的地方,簡直讓人喘不過氣!”楊鵬拿著卡尺丈量了一下,自己所處的空間只有0.3平方米。他的心情瞬間跌到谷底。
“你所經歷的彷徨,是許多潛艇兵成長路上的必‘修’課。只要修剪去心里的枝杈,就會發現,成為潛艇兵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看著迷茫的楊鵬,某部門長田禾源講述起自己的經歷。
那時,田禾源剛剛畢業。同學們有的駕戰艦駛向遠方,有的隨“鯤鵬”振翅翱翔。他的軍旅生涯卻在幽深的水下延伸,每天聽著嘈雜的機器轟鳴,眼前盡是閃著冷光的鋼鐵管路。
因為不熟悉管路,田禾源有許多專業操作內容要靠班長手把手教;和戰士談心,他們沒有共同語言,剛說兩三句就冷了場……這樣下去,怎樣才能真正融入潛艇?田禾源心中充滿困惑。
某天,田禾源無意間看到一份許多年前的管路圖。工整的字跡、清晰的圖解,印在微微泛黃的紙張上——那是老班長們集中學習技術知識時,一筆一筆細細描繪出來的。他忍不住問起畫過這張圖的老班長,當年身處封閉環境,與家人音訊隔絕,生活條件又那么艱苦,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堅持下來?
“當時就想著多學點知識回來,不辜負組織和國家的栽培。”老班長說。質樸的話語蘊藏著滿腔赤忱,仿佛一束光,照亮了田禾源的內心。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當一名合格的潛艇兵。
從那以后,田禾源一有時間就鉆艙室、爬管路、練操作,身上總是沾滿油污。為了弄清儀器設備工作原理,他把不懂的問題都記錄下來,一個個找人求教。熄燈后,田禾源常常獨自在學習室找資料、翻筆記,直到凌晨才休息。寒來暑往,田禾源爬遍潛艇的每一個角落,摸遍潛艇內的每一根管路,變成小有名氣的“潛艇通”。
“選擇成為潛艇兵,就是選擇了寂寞與艱苦,選擇了堅守崗位、擔當使命。”后來,田禾源帶著楊鵬來到軍史館。一張黑白老照片引起了楊鵬的注意——一群潛艇兵笑著看向鏡頭,因為遠航時間太長,他們臉上已長出濃密的絡腮胡。
圖片下方,是馬克思的一句話:“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透過泛黃的照片,楊鵬似乎懂得了潛艇兵的苦與累,也懂得了這份苦累背后的滿足和快樂。一顆沉寂已久的種子在年輕的潛艇兵心中悄悄萌芽。他開始花費更多時間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努力跟上其他戰友。終于,楊鵬如愿飲下了那杯象征著成長的水。
那次遠航,某設備發生故障,作為值更官的田禾源立即帶著楊鵬等戰友一起排除故障。官兵們鉆進角落,手動更換重達百斤的設備,直到凌晨3點才處置完所有故障,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一起唱首歌吧!”
“好!”
“紅旗飄舞隨風揚,我們的歌聲多嘹亮,人民海軍向前進,保衛祖國海洋信心強……”悶熱的艙室里,歌聲飄蕩。
成長的航跡,是由一個個堅持的瞬間接續起來的。那一刻,楊鵬的內心波瀾萬千:“對于潛艇兵而言,成長或許就在一瞬間,也永遠是進行時。前方還有很多風浪,需要我們用每一刻的成長去面對。”
勇敢時刻
就在短短的幾分鐘里,他們經歷了關乎生死的考驗
那次訓練,讓下士鐘明申第一次認真思考“生與死”的含義。
逼仄的艙室漆黑一片,身處潛艇內部,作為艙段兵的鐘明申感覺雙腿像是灌了鉛,一步也無法挪動。
這是一次損管操演。按照以往慣例,鐘明申只需要拿起工具,找到“漏眼”并堵住。可是這一次,當熟悉的警報響起,潛艇內燈光瞬間熄滅,黑暗中,鐘明申感到心臟“撲通撲通”跳個不停。一時間,他不知道腳步該往哪兒邁,大腦一片空白。
“啪——”就在這時,一束微弱的燈光傳來,原來是班長婁公亮準確摸到“漏眼”。在班長身后,其他戰友已經把裝具準備齊全,開始有條不紊地操作。
沒過多久,“漏眼”被堵住,“險情”順利排除。鐘明申慢慢緩過神來,跌跌撞撞地回到自己的戰位。
“如果真的航行在茫茫大海,與艙室一壁之隔的海水控制不住壓進潛艇內,下一秒,我們可能就要直面死亡。”那天總結時,婁公亮一臉嚴肅地看著鐘明申說。
這一刻,鐘明申真正明白了,自己看似狹小的戰位,承載著全艇官兵生命的重量。
近年來,他們反復組織官兵進行“關燈”后訓練。“不是因為摸黑操作有多難,而是要讓年輕官兵在黑暗中也擁有足夠的勇氣,能迅速調整心態,找到自己的戰位。”艇長說。
告誡年輕戰友時,婁公亮也回想起自己曾在生死線上掙扎的瞬間。
那一次,潛艇剛航行到某海域,水流突然變化。暗涌之下,潛艇隨時有掉深的危險。那一刻,婁公亮甚至以為自己“回不去了”。
就在短短的幾分鐘里,他們經歷了關乎生死的考驗。遠航結束,當婁公亮再次打開手機,電話那頭傳來孩子的啼哭,他的眼淚止不住地掉落。
一級上士楊學亮忘不了,幾年前那次驚心動魄的遠航。
艙內,所有人員有條不紊地操作,各項數據都顯示潛艇航行情況正常。突然,正在操舵的楊學亮忍不住驚呼出聲,打破了艙內的寧靜——潛艇深度計的指針不受控制地向下跳動!“報告艇長,潛艇掉深……”他焦急地喊道。
危及生命的關鍵時刻,艇長迅速判斷險情為遭遇海洋內波掉深,先后下達一連串口令。艇員們精準處置,以最快速度控制潛艇狀態。
楊學亮記得,在那個千鈞一發的瞬間,他腦海中只剩下一聲聲口令,雙手條件反射地依令而動。后來,他登上講臺,向新兵們講述這段經歷。有人問他:“那一刻在想什么?”
楊學亮沒有馬上回答。他轉過身,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了兩個字——責任。
“當時沒空想生與死,只想著抓緊一切時間和全艇戰友一起調整艇態,保證正常航行。”楊學亮告訴新兵們,只有具備無懼生死的覺悟和魄力,才能擁有解決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有一天,你們也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你們的經歷也會成為別人聽到的故事。”看著一張張青澀的臉龐,楊學亮說。
守望時刻
水面之下,那份對家與國的愛愈發清晰
軍史館里,陳列著這樣一封請戰書——
信箋陳舊泛黃、筆跡蒼勁有力,“誓死保衛祖國”的文字下方,一個個用鮮血按下的紅手印引人注目。許多年前,該支隊兩艘潛艇臨時受命、千里挺進,奔赴某海域執行任務,譜寫了潛艇兵捍衛海疆的英雄贊歌。
當官兵們回望前輩的慷慨以赴,他們看到了對國與家的赤誠,看到了對心底信仰的堅守。
如今每次執行戰備任務時,艇員隊都會組織官兵手寫家書。
一次出海前,一級上士龐金財的母親和兩個孩子相繼住院。任務需要他,縱使心中不舍,他還是毅然跟隨潛艇出發。
大洋深處,龐金財給在醫院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妻子寫下一封封家書。雖然信件無法郵寄,這個書寫牽掛的過程,卻成了他的精神寄托。
遠航歸來,休假回家,龐金財一眼就看到妻子抱著孩子等待的身影。他把自己在深海中寫下的家書鄭重交給妻子——
“親愛的,很抱歉沒能照顧你呵護你。母親住院了,兩個孩子在生病,我心里很愧疚,希望你不要生氣。咱們一家人的分開,是為了更多家庭能夠團聚。”
看到龐金財因長期不見陽光、日夜顛倒而憔悴的臉龐,妻子給了他一個緊緊的擁抱:“我只會心疼你,孩子們也會為爸爸而驕傲。”
水面之下,那份對家與國的愛愈發清晰。對于許多潛艇兵來說,近乎一成不變的日子里,一封封寄托深情的書信,成了寂寞歲月中溫柔的注腳——
他們有的寫給年邁的父母,“爸爸媽媽,不要掛念我,深海大洋中,我愿做一名守望者”;有的寫給深愛的妻子,“原諒我匆忙告別,期待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和你還有我們的寶寶重逢”……
從軍史館里的請戰書到一封封家書,單薄的紙頁跨越了時空,將賡續的精神信念串連在一起。
“父親,兒子在這里學會了擔當,懂得了責任。您放心,我一定會值好每一更次,堅決完成組織賦予我的一切任務!”漫漫航程中,二級上士童彪在家書里對父親承諾。
作為艙段班班長,每次遠航,潛艇上的一個微小異響都會牽動童彪的神經。管路滲水,他常常第一時間發現并迅速“包扎”;零件受損,他總會拿著扳手,鉆進潛艇的角落更換……
“即使是小隱患、小故障,如果不能及時發現,都可能影響整個任務順利完成。”狹小艙室里,童彪總是拿著手電筒一遍遍檢查。那些隱藏在黑暗中的管路,那些交錯縱橫的儀器設備,是他的責任,也見證他內心不變的守望。
“每次提起筆,想起父母的養育之恩,又想起肩上的軍人職責,我的心情總是很復雜。”童彪感慨道。一茬茬潛艇兵堅守在水面之下,每一刻的守望,都是把家國銘刻于心,把生死置之度外。
又一次潛航歸來,天氣晴好。潛艇的升降口完全打開,新鮮空氣順著艦橋垂流而下,抵達潛艇的每一個角落。官兵們揚起笑臉,迫不及待地登上碼頭。稍作調整后,他們又要開啟下一次遠航。(陳澤生 丁斐煜 向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