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衡水支隊官兵業余時間使用手機記錄美好瞬間。彭晨攝
把“顛倒的本末”糾正回來
“帶筆、帶本、取手機,學習室集合!”一天,武警衡水支隊某中隊即將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樓道里傳來的集合號令,讓官兵感到好奇——
教育課時間發手機,葫蘆里裝的什么藥?
一上課,指導員的一番操作更讓官兵們摸不著頭腦。只見他站上講臺,把自己手機頁面直接投屏到大屏幕上,笑著說:“今天的教育課,我和大家一起刷視頻。”
學習室內隨即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動。隨著指導員指尖輕輕滑動,大屏幕上的短視頻滾動播放:“志愿軍38軍憑啥封神‘萬歲軍’”“一口氣詳解巴以沖突的來龍去脈”……一個個短視頻作品鋪陳開來,戰友們看得聚精會神,不少人還主動記起了筆記。
這位指導員的做法并非心血來潮。通過平時觀察官兵的手機使用習慣,他發現,觀看短視頻已成為不少人休息時間的娛樂方式之一。引人深思的是,同時領到手機,有人刷出來的是游戲解說,有人刷出來的是搞笑段子,還有人刷出來的是時事新聞……
為何每名官兵刷出來的內容大不相同?原來,網絡算法基于用戶的興趣愛好提供訂制化內容推送,導致不同用戶看到的是“不一樣的產品”。基于此,指導員進一步明晰了新思路:既然興趣愛好決定推薦條目內容,那么引導官兵多刷健康向上的視頻,就能形成正向的“打開方式”,進而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步入良性循環。
指導員分享完自己的視頻推送后,又讓戰友們掏出自己的手機,各自往下刷30個短視頻,一邊刷一邊記錄下視頻內容。大家粗略統計后得出一個結論:娛樂類短視頻占比不低。
緊接著,指導員讓大家回憶剛剛刷過的短視頻內容。結果,大家對那些快餐類的娛樂短視頻只記了個大概,對那些內容深刻、觀點鮮明的短視頻卻記憶猶新。
“業余時間刷視頻休閑娛樂,無可厚非。可大家有沒有想過,哈哈一笑過后,你的頭腦里留下了什么?”指導員發問后,全場鴉雀無聲。
“網絡發展的基本動因是發展生產生活,娛樂休閑只是副產品。現在,一些官兵卻本末倒置了。”不久前,該支隊的另一個中隊發起關于手機網絡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區分警士、上等兵、列兵3個層次,雖然不同人群的手機用途數據有差別,但總體可以看出,大家的上網時間不少是用于娛樂。
拿到這個數據,該中隊指導員說:“從我的體驗來說,短視頻這種推送方式,就好比按住你的手腳,不斷地撓癢,讓你發笑。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滿足,而是一種打著快樂名義的消耗和磨損。”
網絡空間用好了是官兵成長進步的“良藥”,用不好就可能結出“苦果”。不少基層帶兵人還談到,管網用網在軍營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的過程。
有的帶兵人分享了自己單位的做法:“我們可以嘗試,先在教育課上把手機發到官兵手里,推薦一些有意義、有意思的好視頻,讓大家自己看;然后,引導大家用手機各自看同一個視頻,借助視頻彈幕功能,把自己的感想匿名實時發上去;看完視頻,再組織大家針對那些彈幕里的熱評發表看法,逐步養成良好的用網習慣。”
從被動服從向自覺遵守轉變
“糟了!把他給忘了。”看到微信里突然彈出一個頭像,剛剛還沉浸在贊美聲中的下士小李有點蒙。
小李點開消息框,中隊長的消息彈了出來:“注意網絡紀律,趕緊刪掉!”
原來,部隊上午組織實彈射擊,小李打出50環的好成績。為了記錄下這一“高光”時刻,中隊長特意讓文書給小李拍了張照片,準備貼到中隊“龍虎榜”上。
到了晚上自由活動時間,手機剛剛發下來,小李就找到文書,軟磨硬泡將照片拷貝到手機里后,找了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下,滿心期待地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
入伍前,小李是個典型的“網生代”青年,“吃飯,微信朋友圈先吃”“狀態,看微信朋友圈配圖”“運動,看微信朋友圈步數”,凡事都想在微信朋友圈里和大家分享。
入伍后,原來的同學朋友紛紛責備小李“玩消失”:微信朋友圈里的動態更新一直停留在入伍前。一想到軍營里很多有趣的生活都沒能分享出去,小李總是感到憋得難受。
部隊的規定要求,小李自然是清楚的。可是,那一瞬間,他的內心就是抵擋不住與朋友分享的沖動。為此,他為照片中的武器和場地打上馬賽克,還屏蔽掉所有戰友。
沒想到,屏蔽的人群里偏偏漏了中隊長!自己的小秘密就這樣暴露了。手機這頭,小李很是尷尬,默默刪掉了這條分享內容。手機那頭,中隊長也陷入深思:“保密要求沒少提,事故案例沒少學,可為啥還會出這樣的問題呢?”
屢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靶向施策的突破口又在哪里?一個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橫亙在基層帶兵人面前。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答案漸漸浮出水面。
青年官兵不少都是“網絡原住民”,對網絡有著深度的依賴性。支隊宣傳保衛股股長認為,管網用網不是簡單管理封堵的問題。堵,只是治標之舉;疏,才是治本之策。必須想方設法把官兵的思想疙瘩解開。一次宣講教育課,他談到網上曝光的一些案例——
有的人為了追趕潮流,購買高檔手機,買回來才發現,廣告宣傳上那些功能,自己壓根用不上。
有的人急于“脫單”,想要借助交友軟件尋求“良緣”,卻被一名“貌似美女”的網友騙了不少錢財。
有的人喜愛足球運動,為了給支持的足球隊加油助力,利用手機購買體育彩票,誰知越玩越大、掉入賭球陷阱,輸掉了辛辛苦苦攢下的錢……
“這些行為背后,折射出的是個體需求。同樣在軍營,如果我們把不準官兵思想脈搏,就敲不到鼓點上,造成心路言路不通,甚至出現堵點。”該支隊一名領導說,加強手機教育管理,很重要的是深化官兵對法規制度的理解把握,從官兵角度搞好教育引導,不能只是告誡大家不能干什么,而要講清楚為什么,同時搞清大家在想什么。
“既然你從網上分享中能獲取這么大的情緒價值,那又何必這么擔驚受怕?大大方方多好!”不久后,借助上級組織宣傳報道員集訓的機會,中隊長幫小李報了名。學法規、學籌劃、學拍攝,集訓中各類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之后,小李在武警河北總隊官方賬號上發布了自己的第一個作品,贏得一片點贊。
有了大家的鼓勵,小李越干越起勁,同時也帶動了更多戰友,在網上守住底線、不越雷池,并注意在課余時間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掙脫網癮,功夫在“網外”
“加油,特種兵!”
站在一班宿舍門口,中隊長感到很為難。聽這聲音就知道,有的戰士肯定又在組團打游戲。
一班整體軍事素質突出,出了不少訓練尖子。可是,有件事令中隊長很是為難:不知是誰帶的頭,全班幾乎人人鐘情于手機游戲。每次一到休息時間,他們圍在一起、人手一機,沉浸在“手機里的戰場”。
這件事,中隊長已經和一班長聊過好幾回,可就是找不到好辦法能把大家從虛擬世界里拉回來。
這次推門進去,這事說還是不說?自由活動時間本來就有限,過多干涉只會引起大家反感。但是,眼瞅著大家的癮頭越來越大,久而久之、聽之任之,搞不好就會心思偏了,心勁散了。中隊長嘆了一口氣,進退兩難。
手機豐富的娛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官兵緩解壓力、放松身心。然而,個別官兵沉迷網絡虛擬世界,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力明顯降低,這怎能不讓基層帶兵人擔憂?娛樂本身沒有問題,但娛樂過度就是問題。官兵沉迷手機娛樂該不該管?該管還得管,一刻也不能松。
治病先尋根。談及熱衷手游的原因,一班戰士小徐說:“對抗很刺激,排名上升時很滿足,團隊合作很過癮。”其實,軍營中并不缺乏豐富官兵精神需求的措施。比如,通過閱讀和運動等方式,同樣可以實現壓力釋放;訓練場上扛紅旗、奪第一,同樣可以帶來愉悅心情。
可是,為什么官兵還會癡迷于網絡呢?該支隊一名領導認為,網絡娛樂給人的反饋是即時的,而現實生活中,從付出到收獲是需要過程的。幫助官兵掙脫網癮,要把功夫下在“網外”。
“歸根結底,就是要讓官兵的生活充實起來,增強大家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力。”隨著該支隊圖書閱覽室、室內訓練館、文體活動室等場所設施不斷完善,“一隊一品”特色文化活動、讀書分享會、“肌肉型男PK”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推進,官兵課余時間多了去處、多了玩法,手機自然也就沒了那么大的吸引力。
前段時間,該支隊承辦一項文化活動,上等兵楊鯉源憑借獨具特色的系列漫畫作品而受到大家關注。或許你想不到,就在數月前,楊鯉源還是一名手機“重度使用者”。
楊鯉源的轉變,要從支隊成立繪畫、書法、寫作等群眾性興趣班說起。此前,楊鯉源的業余休息時間幾乎全被手機占領,有時玩得入了迷,連集合開飯的哨音都聽不見。為此,班長沒少批評他。
繪畫興趣班成立后,指導員給學過繪畫的楊鯉源報了名。有了展示才華的平臺,楊鯉源慢慢地放下了手機,課余時間積極用畫筆記錄下軍營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創作的系列漫畫,如今已被多家媒體刊發。
如果說,搭建舞臺讓官兵“唱主角”是久久為功的長期性工作,那么,立起導向激勵官兵“爭先鋒”就是立竿見影的即時性工作。
“以前課余時間,玩手機的不少,現在大家有意識地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其他選擇上。”該支隊某中隊領導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句表揚能起到這么大的成效。
原來,在一次課余活動時間,下士小張自主進行體能加練。中隊長看到后不僅陪著他訓練,還利用晚點名時機在全體官兵面前對他提出表揚,并趁機講了沉迷手機的危害。此后,在業余時間放下手機來到訓練場上跑步的人多了起來……
“網癮并非戒不掉的‘根’。官兵都渴望積極向上的人生。及時有效的表揚激勵,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欣慰之余,這名帶兵人有了新的感悟。(劉春雨 蔣龍華 耿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