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野外,摸黑一項一項檢查。真沒想到,巡線這么辛苦!”前不久,火箭軍某旅某連組織換崗體驗分享會,記者從二級上士謝揚的話語中,感受到他通過換崗切實體會到了戰友的辛苦付出。
為何連隊要組織換崗體驗活動?原來,在此前的一次“雙爭”評比中,該連營房維修班班長張曉勇被評定為“好”,謝揚有些不服氣:“營房水電維修不過就是內勤保障,與我們維護主戰裝備的工作根本沒法比!”
而在該連干部符方喆看來,張曉勇被評定為“好”是實至名歸。那段時間,為保障全旅正常供暖,他每天帶領全班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檢修維護線路管道。因張曉勇表現優異、實績突出,連隊黨支部結合民主測評結果,最終推薦他為“好”。
“推薦張曉勇理由充分,為什么還有個別官兵不服氣?”符方喆在調研中發現,類似情況并非個例——保障機關文印室的戰士認為檔案室工作輕松,負責裝備維修的戰士覺得自己的崗位更重要……
“評優評先時,有些同志習慣于擺己之長,卻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和奉獻,這種看法有失偏頗。”符方喆對記者說,這種情況如果處理不好,容易導致戰友關系疏遠,影響連隊凝聚力戰斗力。
為此,“雙爭”評比結束后,符方喆組織了一次思想剖析會。官兵進行了熱烈討論:連隊任務繁重,大家平時在自己的崗位上各負其責,很少有機會深入交流;工作上的時間差、業務上的差異性等,讓彼此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找準癥結、對癥下藥,該連黨支部很快制訂出一份《換崗體驗活動方案》。記者翻閱這份方案看到,連隊結合單位季節性任務特點,組織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官兵在合適時機換崗,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戰友的職責任務。
符方喆告訴記者,他們還利用黨團活動、連務會等時機,讓參加換崗體驗的戰士上臺談感受、話體會,增進相互理解和崗位認同。
一天夜里,該旅營區突然大面積停電,需立即展開應急供電保障和線路巡查。但當時營房維修班戰士,有的在外執行保障任務、有的參加送學培訓、有的探親休假,巡線人員不夠。
“參加巡線人員必須在電源電路方面有一定專業基礎。”符方喆告訴記者,考慮到這是一個組織換崗體驗的好時機,連隊指派熟悉電源電路專業的謝揚隨營房維修班一起執行巡線任務。
觀察樹木有無觸碰電纜、檢查電纜井有無積水、檢測避雷器接地情況……那夜,雨一直下,山間的寒意讓人禁不住打寒顫,大家踩著泥濘的道路艱難前行。經過數小時巡線,謝揚切身體會到營房維修班戰友的不易。
換崗體驗活動,讓大家更加懂得戰友的辛勞,對密切連隊內部關系、提高部隊戰斗力帶來積極影響。如今,該連的做法已在全營推廣。(鄒菲 任廣軒 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