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雙擁廣場上的“濟小寧”雕塑。劉超攝
“‘濟小寧’太可愛了,我真喜歡這個書包!等爸爸回來,我一定要給他看看。”春節將至,山東省濟寧市雙擁辦將一個個專屬定制書包送到全市1200名軍娃手中。背上新書包,濟寧市霍家街小學學生任天祺開心極了,他說:“爸爸雖然平時不能陪伴我成長,但有很多叔叔阿姨在關心著我、愛護著我,我感到很幸福。”
“濟小寧”是該市雙擁辦設計的濟寧雙擁工作卡通形象,它取材于傳統儒家人物形象,身著長袍,頭戴綸巾,手持《論語》。同時,融合濟寧市花荷花、運河以及雙擁等元素,既體現了濟寧作為孔孟之鄉、儒家發源地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又突出新時代雙擁新內涵,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設計推出‘濟小寧’卡通形象,是我們探索創新社會化擁軍的一種新嘗試。”該市雙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濟寧市聚焦軍人“后路、后院、后代”,實施助力強軍“無憂工程”,傾心盡力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著力安置、使用好退役軍人,關心、保障好軍人軍屬,呵護、教育好軍人子女。
目前,全市已有1.35萬家企事業單位加入“榮軍聯盟”,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優先優惠服務。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21家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開展合作,陸續為退役軍人錄制47門專業課程,共同打造線下專場招聘會和線上“碼上就業”平臺……
2022年,濟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正式注冊“濟小寧”形象版權,推出以其為LOGO的書包、手提包、筆記本等衍生品,成為濟寧街頭的一道風景。
同時,他們創新開展“三場五區”雙擁文化建設,即在全市市場、商場、廣場,以及政區、工區、社區、校區、景區建設雙擁文化陣地,設立軍人光榮榜、榮譽墻,制作雙擁文化產品等,形成多層次、立體式、全方位的雙擁宣傳格局,“濟小寧”的雕塑及其形象遍布城市大街小巷。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社會組織在擁軍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把這些力量凝聚整合起來,才能形成更大合力。”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說,他們將持續創新方法手段,以更多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雙擁理念真正進入千家萬戶,從而推動雙擁工作行穩致遠。
據了解,在軍地各方的攜手努力下,濟寧市已連續8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