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今天(24日)發布了最新的《世界森林狀況》報告,重點闡述了在向可持續的全球經濟過渡的過程中森林、林業及其他林產品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報告強調,森林和森林資源的利用在關乎可持續性發展的各種正式討論中都處于核心地位,森林在減緩氣候變化、提供人類發展所必需的產品和生態系統服務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據這份每兩年出版一次的報告,目前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約為40億公頃,相當于地球陸地面積的31%,而木材仍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占全球初級能源總供給量的9%以上,是20多億人口做飯和取暖所依賴的主要能源。此外,世界最貧困的大約3.5億人口,其中包括6000萬土著人口,需要完全依靠森林來生活和生存。報告指出,過去20年來,全球經濟增長雖然使許多國家受益,但它是以犧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為代價的,其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毀林。在2000年至2010年期間,隨著人口快速增長以及對食物、纖維和燃料的需求迅猛增加,森林遭砍伐的速度加快了,致使全球凈森林面積以平均每年520萬公頃的速度持續減少,若以此速度發展下去,775年之后世界上所有的森林都將消失殆盡。
報告強調,世界人口預計到2050年時將突破90億,繼續依賴日益減少的自然資源是不可持續的。林業既有助于擴大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又有助于增加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在經濟和環境上都能夠成為可持續未來的組成部分,這種基于光合作用的自然生產系統,只要能持續經營,便可穩定地提供相應產品和服務。
報告指出,利用森林實現可持續未來的戰略包括:通過植樹和對生態系統服務的投資,提高森林的數量和質量;促進與森林相關的中小企業的發展,以減少農村貧困;通過木制品的回收利用以及把木材用作能源來提高木制品的長期價值;增強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之間的協調和融合等。聯合國糧農組織就此呼吁各國改革現有政策、法律和制度,創建一個能保護并增加現有森林資源的有利環境。同時,各國應加強在可持續森林管理方面的國際合作,確保政府、公民、社會以及私營部門都能參與其中,不斷優化森林的管理、監測、評估和經營。(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