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不僅改造著傳統文化行業,還不斷催生出文化新業態。動漫網游、主題公園、數字出版等文化新業態快速成長,提供更加豐富多元、便捷個性的文化服務。2011年,數字出版實現營業收入1377.9億元,較2010年增加326.1億元,增長31.0%,占全行業營業收入的9.5%。
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力量也極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效率。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免費開放的杭州絲綢博物館借助電子技術,生動形象地向觀眾展示了中國絲綢的起源和發展。在湖南長沙,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工程蓬勃開展。依托圖書館建設的長沙數字資訊中心,不僅為市民提供即時資訊、信息檢索等,還為機構用戶提供專題信息和決策參考等。截至2012年上半年,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等為骨架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成。文化科技發揮作用的平臺越來越多、運作方式越來越成熟,為群眾帶來均等、高效的公益性文化服務。
看似“忽如一夜春風來”,實則是十年積累,一朝迸發。借助文化科技的強大引擎,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理念日益成熟。文化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統籌進行,群眾文化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比翼齊飛……今天的文化建設已經走出了文化系統的小圈子,融入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經濟發展為文化發展提供物質基礎,文化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伴隨著文化發展方式轉變,文化建設活力不斷得到激發,在新時代的高速通道上一日千里。(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