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記憶、思考……人類大腦紛繁復雜的活動依賴于大腦中上千億個神經細胞形成的神經網絡彼此連接,傳遞信息。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馬聰有關神經細胞信號傳遞的最新研究成果為進一步解開大腦之謎提供了幫助。
美國東部時間12月20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以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遞質釋放中Munc18和Munc13蛋白重要功能的重組》的論文。該論文由馬聰和美國西南醫學中心教授喬瑟夫·里索(Josep Rizo)領銜的研究組合作完成。馬聰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華中科技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
研究人員通過生物物理學研究手段,結合體外人工膜重組技術,第一次全方位闡述了參與神經遞質釋放的重要蛋白質(Snares、Munc18、Munc13、Synaptotagmin、NSF、α-Snap)和磷脂分子(PIP2和DAG)介導膜融合的分子通路機制。該研究結果改變了人們目前對神經遞質釋放機制的認知,挑戰了傳統的膜融合分泌機制。
馬聰認為,這個新的研究成果是神經生物學領域里非常基礎和關鍵的科學研究,有助于人們在生物學分子水平上認識大腦如何進行學習、記憶和思考。馬聰表示,他還將繼續開展關于單分子和單囊泡熒光成像方面的工作來進一步驗證該研究論文的所有模型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