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海外市場,Kindle用4年多時間建立了其在電子閱讀器領域不可撼動的霸主優勢,甚至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渠道。
盡管亞馬遜從未公布Kindle的銷售情況,但亞馬遜CEO貝索斯曾在2012年Q4財報發布時表示,去年12月美國實體書銷量已達到17年來的最低值,而電子書業務則保持全年70%的高速增長,并透露其電子書業務營業額已達“數十億美元的規模”。
北京一位圖書出版商認為,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子書商用更低廉的價格,不僅能讓消費者隨時隨地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也讓閱讀量和速度也大幅度增加,并為讀者提供了圖書內容的交流、反饋平臺,這些都是實體書店無法匹敵的。
“ 云服務 ” 才是殺手锏
事實上,對亞馬遜的內容經營進入國內市場,業界看法不一。
有專家認為,Kindle短期內會為國內尚屬藍海的數字閱讀領域帶來一片活力,但從長期來看,Kindle還將面臨諸多挑戰。除了其未來提供的內容是否符合中國互聯網的法律法規外,由于中國用戶通過各種渠道找“免費電子書”消費習慣的存在,很難判斷Kindle前景是否樂觀。“克服‘水土不服’的實際問題需要時間。”
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亞馬遜此番意在中國開拓云服務模式,kindle上市銷售只是一個突破口。依托強大完善的數據收集、分析與管理機制,以及基于用戶個性化管理的服務模式,亞馬遜或將給國內企業帶來挑戰。一旦亞馬遜的云服務實現了在華落地,那么比如備份內容、下載應用程序或者電子書等眾多服務均可以在各種終端上實現實時同步。
曾專門有研究公司對kindle進行拆解,結果發現其所有元器件組合的成本加上人工成本,遠高于一臺kindle的售價。這也印證了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話:“我們不在用戶購買終端時賺錢,我們只在用戶使用終端時賺錢。”
據介紹,亞馬遜網絡平臺開放服務的中文網站在2012年年末已經上線,亞馬遜的個人云儲存服務在4月份也已正式登陸中國。
目前,亞馬遜已與中國的中文數字出版的領跑者——中文在線達成協議,從亞馬遜中國Kindle商店頁面介紹可看到,“Kindle商店由中文在線提供運營支持”。據悉,中文在線已經獲得國內400余家出版機構的合法授權、2000多位知名作家和10萬余名網絡作者的版權授權。
記者登陸亞馬遜中國網站也發現,上面有專門的“Kindle電子書”內容下載頻道,大量書籍價格在1元至10元之間,還有些是提供網友免費下載的。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Kindle一開始就并不是以一個孤立的硬件設備身份而存在,Kindle所承載的內容依托于亞馬遜的云服務,而后者才是亞馬遜整個價值鏈條最高的環節。而云服務顯然不只為個人服務,它還可以對企業服務,而企業將是亞馬遜云服務的主要對象。“從這個角度看,Kindle在亞馬遜的布局中,并不是一本電子閱讀器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