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養?人們現在總是指責90后的孩子,說他們沒有責任感。其實,這是環境造成的,環境沒有給他們愛人的能力。從小父母給他們說的是“掙錢”,在學校里老師說的是“掙錢”,走到社會上,聽到的還是“掙錢”,人就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如果每個人都這樣,社會就太可怕了。所以格力電器盡量創造幫助別人的環境,讓他們從中感受到該如何去關愛他人。
比如格力電器正在創造“一人一居室”的條件。但這并不是說員工提出“你給我這樣的條件,我才來上班”,如果是這樣,就是交易;格力電器去主動實現,那就是關愛。結果雖然一樣,但員工的感情和思維就完全不一樣。
“在中國,一個制造行業,而且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做到這個程度,簡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愿意去投入。”董明珠說。
當企業領導權力越大的時候,犧牲的東西要比一般普通的員工多很多,必須放棄很多可以為自己做的事情
很多管理學著作都說,作為企業掌門人,不應該什么都管。但董明珠卻認為:“一個企業家應該管小事。所謂大事,應該給副總們管。一個企業,如果連小事都杜絕,就更不可能做大事。當企業一把手總要去解決大事的時候,也許這個企業就快要完了。”
以前,董明珠覺得自己權力很大,現在發現自己一點權力沒有。用董明珠的話說,她現在惟一有的權力就是放大鏡,找問題,不做主。
管采購的有采購負責人,管生產的有生產負責人,管技術的有技術負責人,董明珠發現了問題找他們就可以了,不隨便處理人,一般只是提出要求,對分管老總提出問題所在,讓后者去解決。“通過這樣慢慢的積累,等我退休的時候,格力電器還會很正常地運行下去。”董明珠說,“所以,我當了董事長反而更加沒有權力。當企業領導權力越大的時候,犧牲的東西要比一般普通的員工多很多,必須放棄很多可以為自己做的事情。”
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不要認為這個企業是自己的就可以為所欲為。經營者要有經營的規矩,要自覺地把自己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格力電器規定,所有的干部,特別是有權力的干部,首先是高管,不能有自己的親屬在格力電器,這是不成文的規定。“因為你調進一個人來,可能很優秀,但是在別人眼里,會認為他是因為關系才進來的,慢慢會形成一種裙帶關系的文化,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董明珠如此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