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科學  ?  科學探索

AI要做到像人一樣機智,或許還需百年

2019-09-03 08:56:39

來源: 科技日報

  過獨木橋、360度前滾翻、踢球進洞……由搭載強大算法的芯片控制的機器人,憑借自己的“大腦”而非人工遙控分析判斷決定如何一步步跨越障礙。日前,在首屆(2019)國際自主智能機器人大賽上,清華大學“清微Robot”隊憑借零失誤表現完美折桂。

  賽場外,關于人工智能的討論也從機器人延伸到人工智能產業。此前,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過熱,“一窩蜂”現象嚴重,更是直指現在的人工智能并非真正的智能。對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我們還存在哪些誤區?真正的智能,何時到來?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相關專家。

  機器人不等于人工智能

  生活中,人們常常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概念混淆。實際上,機器人是滿足人類某些工作和任務并具備運動特性的機電設備,而人工智能可以理解為寫在集成電路芯片載體上的算法。正是算法讓機器人具備了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而自主智能機器人是機器人的高級形態,關鍵就在于能夠自主學習。它可以像人一樣對周圍環境和自身的狀態進行感知和處理,根據實際條件自主產生決策,不完全依賴原有經驗知識的框架式控制,形成自主的智能思維。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能在復雜和動態的環境下,自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現實情況是,目前機器人的智能水平普遍不高。“如果以人的年齡來比擬,現在中國的機器人可能只有兩三歲。不僅是我國,目前全世界的機器人都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坦言,“雖然在相當多的場景下,機器人能代替自然人,但打造真正智能的機器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可厚非的是,人形機器人為我們提供了對新興技術的研究載體。作為本屆大賽的主辦方之一,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教授、IEEE會士王志華勾勒的理想圖景是這樣的:“在今年比賽考察圖像識別技術的基礎上,明年把噪聲環境下的語音識別指揮機器人加入其中,讓賽手一邊說話一邊指揮。”

  技術驅動造就產業繁榮

  “人工智能是科學技術前沿的重要領域,顯然也會和人類在相當長時間內共同進步。”黃維指出,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的創新,更孕育著重大的商機和市場。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整體市場規模達到383.8億元,同比增長27.6%;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636.7億元,同比增長17.7%。

  基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等機器學習算法能力的增強,極大地促進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技術主導型初創型公司不斷涌現。對此,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德國漢堡大學多模態智能機器人系統研究所所長張建偉認為,正是技術驅動造就了目前國內人臉識別、語音識別領域的繁榮景象。未來,真正有用的人工智能發展將出現在機器人等可以落地的領域。

  “跨模態學習是未來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我們通過交叉學科的密切合作,希望彌補中國人工智能在基礎創新方面的短板。”目前,張建偉領導的“跨模態學習的自適應、預測和交互”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這是一項由德國科學基金會與中國自然基金委聯合資助的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工智能領域的長期基礎技術研究項目。重點研究人在多模態的感知、學習和表達能力,探索如何將模型轉移到機器人身上。

  技術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大眾對人工智能產品的認知提升,應用場景也從傳統的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慧醫療等小眾領域走向刷臉支付、AI翻譯、無人店、智能語音音箱等大眾領域。

  不可忽視的是,人人都掛在嘴邊的人工智能,有時卻被資本和大眾寄予了太高的期待。“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真正的智能差著十萬八千里。”王志華認為,技術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資本期望技術能夠很快帶來回報。“資本期望2—3年回報是合理期,3—4年就算久了。但實際上,很多技術能夠帶來價值需要更長的時間,歷史上從基礎研究到形成產業經過上百年的時間的例子比比皆是。”

  張建偉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做了多年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學者都知道,我們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做出一個像人一樣靈活,實現面向真實世界多種任務的解決辦法,是一個一百年的任務。”

  在王志華看來,中國的人工智能要想做大做強,還要腳踏實地一件一件事來做,具象化地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代替某種功能。因此,他強調AI的四件事情缺一不可:第一是算法,第二是算力(芯片可實現的計算能力),第三是數據,第四是應用場景。

  “強人工智能系統除了能聽、能說、能看,還要能思考、能行動。”張建偉說,當前的人機混合智能是實現真正自主智能的第一步。但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除了政府推動,還需要很多能真正落地創造價值的項目。“發展人工智能要把技術驅動跟市場拖動兩者有機融合好,未來人類生活的巨大需求場景是科研人員努力的方向。”

  • 相關閱讀
  • 哈勃常數又出新值讓宇宙年輕二十多億歲

      宇宙“芳齡”幾何?這個亙古難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撰文稱,他們利用引力透鏡效應計算出了新的哈勃常數,得到的宇宙年齡為114億歲,比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的137億歲年輕20多億...

    時間:09-17
  • 無錫物聯網十年: 從“無人區”到“新高地”

      全國首個窄帶物聯網全域覆蓋的地級市、全國首個物聯網連接規模超千萬的地級市、全國首個高標準全光網城市、全國首個IPv6規模商用網絡、全球最大規模的城市級車聯網應用示范城市,人們印象中出產太湖三白,自...

    時間:09-17
  • “5G高新視頻”來了

      近日,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項目戰略合作備忘錄簽署及揭牌儀式在青島舉行,該園區也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全國布局的首個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作為一個新概念,“5G高新視頻”在“2019青島國際影...

    時間:09-16
  • 互動體驗是提高科普率的催化劑

      親眼目睹“地球”上一場大氣風暴,遠程為蔬菜施肥,在機器人實驗室看最新人工智能成果……第九屆北京科學嘉年華日前在北京科學中心開幕,372項科學體驗項目整裝列隊,迎來了大批愛“玩”科技的孩子們。(9月...

    時間:09-16
  • 蒼蠅比你反應快,或因看世界的方法更簡單

      我們拍蒼蠅的時候,蒼蠅會非常迅速地飛走,你知道蒼蠅是怎么看到威脅并迅速做出反應的嗎?   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研制了新型仿生復眼視覺系統,通過對復眼結構及探測方法等多...

    時間:09-16
  • “AI醫生出道”——“智慧醫療”讓看病更簡單

      新華社長沙9月12日電(記者帥才)借助大數據和超級算法,醫療與技術深度融合,“AI醫生”(人工智能醫生)正在走進人們的生活,為群眾就醫帶來了更多便利,為疾病診斷提供支持。這是記者從近日在長沙舉辦的世...

    時間:09-13
  • 7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從零“飛”到300+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記者陳芳、胡喆)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了!人們或趴在窗前、或等在曠野,凝視頭頂的夜空,聆聽來自宇宙的那曲《東方紅》。那時,航天對于中國人來說,依然是個遙...

    時間:09-13
  • 幫初創企業跨過芯片研發資金門檻

      近日,在2019全球創投峰會集成電路和光電芯片論壇上,由陜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大西安產業引導基金、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等12家單位聯合出資的陜西先導光電集成創投基金宣布完成募資...

    時間:09-12
  • 北斗快速輔助定位系統用戶已突破3億

      記者從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兵器工業集團)11日召開的2019年科技工作會議獲悉,該集團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自主可控的“全國一張網”和“一個服務平臺”,實時動態亞米級服務已覆蓋...

    時間:09-12
  • 發展人工智能技術規矩不可少

      近日,兩件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有關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第一件是一款視頻編輯軟件在社交媒體刷屏。該軟件可以方便、快速地將視頻中人物換為用戶上傳的任意人的臉。實際上,這種視頻換臉很早以前利用專業視...

    時間:09-12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治县。| 景谷| 大姚县| 镇安县| 宁南县| 长沙市| 潜江市| 石台县| 西藏| 南皮县| 历史| 朝阳区| 淮南市| 广水市| 阜康市| 吉首市| 德昌县| 手游| 哈巴河县| 澳门| 湘乡市| 长丰县| 汉源县| 周至县| 岑溪市| 镇江市| 阿城市| 阆中市| 枝江市| 陕西省| 都昌县| 长白| 华蓥市| 镇康县| 泽州县| 三都| 吉安县| 长岭县| 垣曲县|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