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日報社旗下中國科技網與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機構科睿唯安,聯合發布了題為《筑夢七十載奮進科研路》的報告,從科研活動的重要成果產出——學術文獻的計量學角度,呈現中國70年科研進步及邁向國際化的歷史進程。
報告選取了1949年—2018年中國大陸發表的國際科研論文和綜述,基于國際知名數據庫的數據,利用數學和統計學等方法,定量分析研究文獻的分布結構、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等趨勢。
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表的科研論文呈穩步增長的趨勢,2006年,中國的科研論文產出量首次超過英國,排名全球第二。而十八大以來,論文產出更是快速增長,產出總量與美國的差距正在日益縮小。
與此同時,中國論文的影響力也在持續攀升,如大陸學者在《Science》《Nature》《Cell》三種國際頂級期刊上發文數量快速增長,2018年,大陸學者在三大刊發表論文332篇,占其當年全部論文總數(2157篇)的15.4%。
報告發現,1980年以來的近40年間,中國的材料科學論文產出量位居全球第一;農業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環境與生態學、地球科學、數學、物理學等7個學科論文產出位于全球第二;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2個學科的論文產出位于全球第三。
近年來,中國科學家群體也開始走向國際舞臺,中國大陸近年來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的人數持續強勢增長,2018年中國高被引科學家就達到538人次,僅次于美國和英國。
此外,科研領域的國際合作快速發展,成果顯著。到2018年,我國和19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并發表論文,合作論文的總數是1980年的2300多倍。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相關論文產出與影響力提升顯著,截至2019年5月的數據顯示,共有447篇論文與該主題有關,其中大部分論文發表于2018年(231篇);中國學者參與了其中323篇論文的發表。(記者 金振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