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阮煜琳)據全球海底地震監測臺網數據,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測定,2023年05月19日10時57分(北京時間),洛亞蒂群島東南海域(23.22°S,170.73°E)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5千米。
截至北京時間2023年5月19日13點30分,尚無災情方面的信息。據全球災害預警與協調系統數據顯示,震中100千米范圍內僅有少量人口居住,估計此次地震海嘯不會造成大范圍災害。
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最新監測結果分析,此次地震引發了局地海嘯。震源周邊水位站監測到最大接近50厘米的海嘯波。此次過程沒有對我國沿岸造成影響。
根據全球海嘯監測數據顯示,此次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了局地海嘯。截至2023年5月19日13點30分(北京時間),震源周邊萊納克爾站(19.53S,169.27E)監測到45厘米的海嘯波、歐文站(21.98S,166.68E)監測到33厘米的海嘯波、馬雷站(21.55S,167.88E)監測到20厘米的海嘯波、利富站(20.92S,167.28E)監測到15厘米的海嘯波。
專家表示,本次地震位于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的板塊邊界。震源機制反演結果表明,此次地震為一次正斷層型地震事件。
歷史地震資料顯示,過去100年間在震源附近500千米范圍內,曾發生過42次7.0級以上地震事件,最大的是1920年9月20日發生的8.1級地震。全球歷史海嘯災害數據庫顯示,歷史上該區域曾發生過28次海嘯事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2010年的7.3級地震引發的海嘯災害,最大海嘯爬高4.1米。
針對本次地震事件,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于北京時間11:08發布第一份海嘯預警信息,對震源周邊地區發出海嘯預警,預計地震可能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災害性影響,隨后于13:17發布第二期海嘯信息。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PTWC)針對此次事件也發布了海嘯預警信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