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圣保羅6月19日電 題:記者手記:街頭涂鴉里的圣保羅印象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記者初到巴西圣保羅市,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隨處撞入眼簾的巨幅涂鴉。這些涂鴉“炫”滿整座大樓外壁,高達數十米,用色大膽、畫風各異。在色彩和線條中,南美洲最大城市的喧囂和風情表露無遺。
圖為當地時間6月9日,參觀者在涂鴉作品前合影。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當地時間19日,在位于圣保羅保利斯塔大道的伊塔烏文化中心里,持續三個月的《超越街道的展覽:涂鴉故事》正在展出。
講解員朱利安諾·費雷拉站在一面涂鴉圖案的瓷磚墻前,給研學的孩子們講涂鴉藝術流脈中的圣保羅地標文化。“回顧涂鴉文化的產生發展時,我們想從歷史的角度審視涂鴉是如何成為圣保羅的文化標簽,以及它的影響是什么?”費雷拉說。
當地時間6月8日,《超越街道的展覽:涂鴉故事》正在圣保羅舉行。圖為策展人比尼奧·里貝羅將涂鴉作品燒制成瓷片展出。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巴西涂鴉藝術先驅比尼奧·里貝羅(Binho Ribeiro)是這場視覺盛宴的策展人。近十年來,里貝羅致力于“重新講述巴西涂鴉故事”,成功策劃了“涂鴉雙年展”以及被業界視為“最完整的國家涂鴉藝術博物館”的城市藝術項目等。
此次,他不但集合了51位涂鴉藝術家的76件作品,并用聲光電影多媒體設展,三層展覽空間引入街舞課堂、空間藝術裝置、涂鴉工具展等進行多維呈現。
在展覽中,里貝羅將過往作品燒制成瓷磚,貼了滿滿一壁。賽博朋克風格的魚、五顏六色的章魚和貓頭鷹充斥各種超現實的場景中。其中“魚”最為常見,或披著金屬鱗片,或展開碩大的金屬翅膀,既在海洋中躍動,也在天空中遨游?!棒~是我最常使用的意象之一,它自由、靈動。”里貝羅說。
巴西藝術家安德烈·岡薩加·達拉塔(Andre Gonzaga Dalata)用粘土和環氧樹脂創作了一只草莓幻化的魚,口銜一只毛絨大貓。一位來觀展的攝影家說,這雜糅了抽象和超現實主義,“將突變生物和有趣的宇宙自然地帶到觀眾面前”。
達拉塔在社交媒體上說,自己用了兩個半月來創作,“自從決定創作,就不能入睡”。他將故鄉圣保羅附近小城貝洛奧里臧特的天空繪制在地板上,畫中綠蔭街道朦朧可見,“去過貝洛的人們,可以在這里告訴大家所見所聞”。
當地時間6月9日,《超越街道的展覽:涂鴉故事》正在圣保羅舉行,巴西藝術家安德烈·岡薩加·達拉塔的魚和貓造型的藝術裝置吸引游客?!≈行律缬浾?林春茵 攝在沃爾特·野村(Walter Nomura)裝置的空間里,透視鏡里的涂鴉和墻上的多面棱鏡引人駐足。多棱鏡的多重成像效果疊加戲劇性的光影,令入鏡的觀眾非常驚訝。“我從不知道自己的樣子這樣尊貴?!币晃荒贻p觀眾說。
除巴西涂鴉達人外,來自美國、墨西哥、西班牙、智利的一些藝術家也來參展。他們的作品或赫赫展現在十幾層樓高的墻體,或出現在游客打卡的網紅“涂鴉聚集地”蝙蝠俠巷。展覽上的紀錄片顯示,為了完成墻面作品,他們往往動用吊塔,耗時數月,才成就一道道文化景觀。
里貝羅對記者說,很難確切地說巴西的涂鴉藝術是如何開始的,但畫家們需要表達“最原始的感受”,“我們渴望在歷史中留痕,傳遞愿景,記錄下理想生活的那個瞬間”。
20世紀80年代,隨著影視節目和嘻哈文化浸染,街頭涂鴉在巴西興起。生于1971年的里貝羅成為最早接觸涂鴉的一批巴西人。在他看來,圣保羅街頭涂鴉是世界當代藝術、嘻哈文化在巴西落地發展的縮影。
“城市涂鴉成為圣保羅的一部分,圣保羅用這樣包羅萬象的藝術和文化同旅人交流。”里貝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