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島6月29日電 (蔡亞群)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29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閉幕。在主論壇、相關分論壇以及嘉賓訪談中,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名涉海領域嘉賓紛紛表示,基于目前情況,全球海洋治理不僅需要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更要加強全球海洋領域的互動與合作。
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幕。(圖片攝于2023年6月28日)中新社發 蔡亞群 攝“我們目前對于海洋的認知是遠遠不夠的。”聯合國秘書長海洋事務特使彼得·湯姆森現場出席主論壇開幕式并在演講中表示,隨著海洋變暖、酸化和缺氧情況日趨嚴重,全球海洋生態系統正在發生變化,對水產、經濟等產生巨大影響。但這些挑戰并非不可克服,要求全人類共同行動,各盡所能,攜手推進海洋治理。
而面對全球海洋開發的不平等現狀,77國集團主席代表理查德·圖爾·德拉康塞普西翁在主論壇上呼吁:“我們需要通過緊急調動資金、海洋技術轉讓以及能力建設等手段,加強相關科學知識的生成和研究,從而保護海洋健康,促進海洋在可持續發展當中的貢獻。”
對于全球海洋合作與治理,中國科學院院士、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負排放(ONCE)國際大科學計劃負責人焦念志表示,海洋碳庫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其體量是土地的20倍,是大氣的50倍。未來,其團隊將在有關框架下建設全新的科研平臺,服務全球海洋科研人員持續開展創新性研究,并生產出相應的優質公共產品,為全球海洋治理貢獻智慧。
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吸引了來自全球逾30個國家和地區的四百余名嘉賓與會。 (圖片攝于2023年6月28日)中新社發 蔡亞群 攝“探索深海最終是要實現對其開發、利用和保護。”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理事長張占海表示,為了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和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長期利用,需要在海洋保護與利用之間尋求協調。他希望,各方繼續深入參與全球深海治理,平衡保護與利用,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中國中東問題前特使,前駐沙特、埃及大使吳思科認為,目前人類對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同時海洋也面臨氣候變化、生態安全等新問題,因此需要新的國際合作,涵蓋科研、人才培養、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需要強調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應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持續擴大全球海洋治理合作圈。
本屆論壇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為主題,由中國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聚焦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簡稱“海洋十年”)七大愿景之一的“健康且有復原力的海洋”,設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防災減災論壇、深海保護與利用論壇、國際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等9個分論壇,旨在為深化全球海洋合作與治理注入新動能。論壇同期舉辦2023東亞海洋博覽會和兩場企業經貿對接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