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總干事、世界互聯網大會副理事長弗朗西斯·高銳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常沙攝
人民網嘉興11月10日電 (常沙、梁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總干事、世界互聯網大會副理事長弗朗西斯·高銳(Francis Gurry)日前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隨著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國際參與度逐年提升,會議的全球聲譽正在穩步建立。
今年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舉辦的第十年。高銳表示,過去十年烏鎮峰會的成功舉辦和中國互聯網的進步是中國飛速發展的縮影。他指出,中國大規模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廣泛研發互聯網相關技術,擁有蓬勃發展的互聯網企業,這些成果在近十年來尤其顯著。
談及人工智能,高銳認為,技術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好壞取決于人類如何使用技術。“整體而言,技術的發展并非是要取代就業崗位,而是轉移就業崗位。”他說道,人類正在技術的驅動下,努力實現更偉大的成就。
國際電信聯盟今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即26億人,仍處于未接入互聯網的狀態。“無法連接互聯網的個體會在教育、文化、醫療、政府服務等各方面遭遇困境。”高銳指出,基于衛星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助力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在道路下鋪設光纖等材料是一項規模宏大的任務。
高銳對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印象深刻。他指出,青年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對互聯網帶來的影響有本能的感知。今年的烏鎮峰會首次設立“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來自5大洲14個國家和地區的18位青年代表入選,展現了世界互聯網領域的新生力量。
他強調,來自網絡安全、虛假消息、弱勢群體保護等各方面的挑戰的確存在,應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互聯網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