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堅持了36年的文化活動,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每年夏天在劍橋大學多個著名學院的花園露天舉行。在8周時間里,劇壇巨匠與新銳青年為世界各地的觀眾們帶來眾多莎士比亞戲劇。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創辦人和藝術總監、牛津大學博士大衛·克里利在戲劇領域深耕多年,曾指導了《麥克白》、《凱撒大帝》、《暴風雨》等數不勝數的莎翁名劇,為觀眾帶來一場場佳作。
談起重訪中國之行,克里利依然難掩激動之情。此行他與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江蘇省昆劇院導演、演員們進行了多場交流,克里利表示,期待與中國藝術家們合作,并繼續通過戲劇促進文化交流。他目前正在與這些劇院商討未來合作,包括把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再一次帶到中國,也邀請他們來英國演出中國戲劇。
大衛·克里利。杰德雷克·科爾攝
精彩莎翁經典 登臺湯顯祖故里撫州
克里利介紹,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最與眾不同的是,給觀眾提供了伊麗莎白時代露天劇場的體驗。所有演員都身穿古裝,伴奏也是伊麗莎白時代的音樂,將觀眾帶回莎士比亞年代。年復一年,他們為世界各地的觀眾一次次呈現莎翁經典。“今年暑假許多來參加夏校的中國學生前來觀看了《仲夏夜之夢》等表演。”
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設立了教育課程,培養表演藝術領域的青年人才。克里利特別鼓勵年輕人閱讀和演出莎士比亞經典。“莎士比亞是西方文化、戲劇和英語的核心。學習莎士比亞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莎劇還能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通過表演來表達自我,從扮演他人中體驗不同的生活。
2019年,克里利和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的演員們受邀來到江西省撫州市參加湯顯祖國際戲劇節,帶著《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登上了當地的舞臺。克里利還在撫州老城區文昌里欣賞了昆曲《牡丹亭》表演。他回憶道,“昆曲表演的高雅和優美遠遠超乎了我的預期,讓我和到場的英國演員們贊不絕口。湯顯祖在中國文化中也起了和莎士比亞在英國文化中相同的作用。他的昆曲作品深深影響了中國現代戲曲的表現形式,是中國戲劇的核心。” 克里利認為,這些體驗非常有趣,加深了他對中國的了解,是絕佳的文化交流機會。
大衛·克里利。杰德雷克·科爾攝
重訪中國 打開中英合作新空間
今年6月,克里利又一次前往中國。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他以講座的形式與中國話劇新星們分享了莎翁經典和他們背后的歷史,并和演員們就中英文戲劇、表演藝術和教育等主題展開熱烈討論。克里利還在知名演員于震的介紹下參觀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博物館,并觀看了話劇《我愛桃花》。在南京,克里利訪問了南京大學昆曲研究中心,與著名昆曲藝術家施夏明、研究中心副主任范麗甍探討了昆曲表演藝術,在江蘇省昆劇院觀看昆曲演出。克里利表示,“兩所劇院別出心裁的表演,讓我意識到昆曲的風格和歷史對中國現代戲劇的深刻影響。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江蘇省昆劇院的演出代表了當今中國戲劇的表演手法。”
克里利期待未來和中國的表演藝術領域建立合作。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他與院長馮遠征討論了將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的作品帶到北京演出,以及他們在戲劇節期間到英國演出的可能性。他表示,許多中國戲劇探索的主題和戲劇節帶來的莎翁經典是相互呼應的,所以戲劇節很可能在日后與這些劇院進一步建立合作。
近期,克里利在英國參與創立了中英表演藝術學會,希望進一步促進中英兩地藝術家和學者之間的交流。他將與英國劍橋康河出版社緊密合作,圍繞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的經典戲劇,在英國和中國編輯出版一系列中英文雙語的關于青少年戲劇表演理論和實踐的圖書,以供中英兩地的戲劇教師和學生們參考使用。2024年克里利計劃在劍橋舉辦首屆國際青少年莎士比亞戲劇節,該活動由他與來自英國、意大利、法國、新加坡、加拿大、迪拜和中國等地的年輕人聯合發起。他認為,“表演藝術上的跨文化交流能帶來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就像是給一個調色盤增添了新顏色,合作雙方可以汲取彼此的優勢,融合不同文化的元素,創新、豐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