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3日是第三十二個國際殘疾人日,主題是“采取統一行動,為殘疾人并聯合和依靠殘疾人挽救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殘疾人總數約占全球人口的10%。為幫助殘疾人樹立信心、融入社會,一些國家采取多種舉措,不斷提升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為殘疾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
西班牙——
制定法律 促進融入
西班牙的寫字樓或商場的停車場,距離電梯口最近的幾個停車位更寬敞、進出更便捷,這是為殘疾人預留的專用車位。這樣的特殊安排有相應法律規定。
西班牙《殘疾人權利法》規定,公共停車場需設置殘疾人車位,隨意占用殘疾人車位將被罰款200歐元,盜用殘疾人停車證將面臨刑事指控。此外,西班牙各大建筑、街道等都必須修建無障礙通道和輪椅坡道,以方便殘疾人出行,公共場所應修建殘疾人專用衛生間。
西班牙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西班牙約有438萬人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為改善殘疾人生活工作條件,西班牙在上世紀80年代頒布了《殘疾人社會融合法》,以法律形式確認殘疾人平等享有各項基本權利,并制定促進殘疾人融入社會的相關措施,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
西班牙相關法律規定,50人以上規模的公司,有義務雇用不低于員工總數2%的殘疾人,由政府為殘疾人員工提供職業培訓課程。雇用殘疾人的企業可享受社保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政策。
西班牙國家盲人組織發起的昂賽基金會,就是為了促進殘疾人融入社會。2014年,昂賽基金會成立伊魯尼連鎖酒店,遍布西班牙全國的連鎖酒店共聘用超過1.5萬名殘疾人,占員工總數的四成多。酒店還與其他企業合作,創造了7300個工作崗位,其中81%提供給殘疾人。作為非營利性機構,昂賽基金會拿出大部分經營酒店獲得的利潤為殘疾人員工組織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
西班牙公益事業咨詢公司因德拉瑪負責人文森特·馬科斯認為,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不應將殘疾人“置于事外”。“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利用公共資源為殘疾人創造回歸社會的機會,鼓勵他們為社會進步作出更多貢獻。”
法國——
完善設施 便利出行
人行道平整無阻,增加盲文標識,改造無障礙商鋪入口、衛生間、收銀臺、試衣間……在法國首都巴黎第八、第十和第十四區,首批“無障礙強化區”正在試點建設。為更好服務殘疾人群體、增強城市包容性,巴黎推出“無障礙強化區”建設項目,預計將投入850萬歐元,到2024年建成17個無障礙社區。
法國還采取多種措施確保殘疾人在旅行過程中獲得更好體驗。法國旅游局2001年設立“旅游與殘疾”標識,旨在為殘疾人游客提供關于旅游場所和住宿、餐飲、娛樂設施等無障礙信息,鼓勵開發適合有運動、智力、聽力和視力障礙人群的旅游產品。目前,已有近4000家單位獲得該標識。通過“旅游與殘疾”官方網站搜索,殘疾人游客可找到各地獲得該標識的單位。
法國西南部的濱海夏朗德省和夏朗德省是“旅游與殘疾”標識的先行推廣地區,獲得該標識的單位約有500家。夏朗德省旅游部門負責人斯蒂芬·維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努力為殘疾人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讓所有人都能夠享受旅游服務。”法國《西南報》指出,盡管達到無障礙規定的改造成本較高,但它有助于殘疾人進入更多場所、參加更多活動。這些場所也可以接待更多人員,在實踐中是可行的。
為提高全社會對殘疾人旅游的重視,法國每年4月舉辦“全國殘疾人旅游日”活動。今年是第十五次舉辦此項活動,約150家擁有“旅游與殘疾”標識的單位組織了200余場形式多樣的活動,包括博物館手語講解、盲人舞會、無障礙參觀等。法國殘疾人事務部長法迪拉·卡塔比表示,讓每個人都能自由、獨立地行動,這事關殘疾人的權利,更關乎他們的尊嚴。
印度尼西亞——
開展援助 提升技能
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市的一家咖啡館,阿斯圖蒂正在忙著調制咖啡。阿斯圖蒂是一名弱視女孩,不久前她通過參加政府組織的培訓項目,成為一名專業咖啡師,月收入增加了80萬—160萬印尼盾(1元人民幣約合2165印尼盾)。
該培訓項目是印尼社會事務部發起的創新項目,旨在打破對殘疾人的刻板印象,賦予這一群體更多專業技能。自2019年以來,項目已開展3次集中培訓,邀請經驗豐富的專業講師,提供全面系統的課程學習和社會實踐等,使殘疾人群體能夠從事更多職業。該項目獲得了印尼政府評選的社會包容領域公共服務創新獎。
印尼約有2300萬名殘疾人,其中大多數人獲得教育、技能培訓等機會較少,更易陷入貧困。政府從多個層面綜合施策,為殘疾人群體創造更多發展機會,減少就業障礙,幫助他們融入社會,讓更多人能夠自力更生。
印尼政府設立了24/7指揮中心,殘疾人可就其面臨的社會問題隨時提出查詢或投訴。政府根據殘疾人群體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多項社會援助服務。印尼社會事務部致力于開發便利殘疾人生活的設備,包括針對視力障礙群體的自適應手杖、針對言語和聽力障礙群體的手環,以及可滿足不同需求的多功能輪椅、自適應輪椅、電動輪椅等。
以自適應手杖為例,該產品配備了衛星定位系統及太陽能電池,還可接收周邊的火災、煙霧等傳感器信號,并在有危險情況時發出報警聲音。印尼政府已開始增加相關設備產量,并向各地殘疾人群體分發。來自日惹的一名視力障礙患者普瓦尼表示:“當有物體擋在我前面時,手杖就會及時發出警告。我現在已經大大減少了對別人的依賴。”
在災害管理方面,印尼政府將殘疾人列為優先保護群體,并在全國建立了2000多個抗災防災村。印尼社會事務部部長特麗·麗斯瑪哈里尼表示,政府非常重視保障殘疾人權利,“只要提供機會,他們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情”。
(本報馬德里、巴黎、雅加達12月4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5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