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2月8日電 題:印度洋地區多國人士期待攜手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趙佩然
8日,第二屆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在云南昆明舉行,與會多國人士表示,愿意深化藍色經濟務實合作,期待攜手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與會嘉賓高度評價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贊賞該倡議對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他們表示,中國與印度洋地區國家是共同促進藍色經濟合作的天然伙伴,有著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愿景,愿攜手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印度洋地區擁有藍色經濟巨大潛力,中方愿意同各方攜手保護海洋,共促繁榮。”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趙峰濤說。
“中國和印度洋地區國家合作緊密,因為我們有相通的理念,以及為藍色經濟開辟富饒之海的共同愿望。”肯尼亞總統魯托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為各方共同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發展藍色經濟、共促地區和全球發展確定了方向。
塞舌爾總統拉姆卡拉旺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國作為印度洋地區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對于支持這一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關鍵作用。“一帶一路”倡議為印度洋地區帶來了顯著效益,對促進地區互聯互通、貿易暢通,帶動地區各國一道參與經濟增長作用巨大。
論壇期間,與會各方發布了《中國—印度洋地區藍色經濟發展合作聯合聲明》。聯合聲明指出,各方一致認為,進一步加強本地區海洋發展合作,發展可持續藍色經濟,是地區各國共同應對危機挑戰、促進發展穩定的重要途徑。各方表示,愿持續深化本地區海洋發展合作,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提升海洋治理能力,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馬爾代夫副總統拉提夫表示,馬中兩國有著傳統友好關系,多年來保持密切合作,中國援建的中馬友誼大橋惠及了馬爾代夫民眾的生活。
“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與印度洋地區開放、包容的合作理念不謀而合,馬爾代夫愿與各國建立更加牢固的紐帶,發揮各自所長,攜手共建一個更有韌性、可持續發展的印度洋地區。”拉提夫說。
科摩羅農業、漁業、環境、旅游及手工業部國務部長哈姆丹認為,建設海洋命運共同體是應對當今過度捕撈、海洋污染和氣候變化等挑戰的關鍵。哈姆丹呼吁,所有利益攸關方為實現可持續的藍色經濟和建設海洋命運共同體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