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吉隆坡5月8日電(記者王嘉偉 毛鵬飛)馬來西亞媒體《星洲日報》7日發表題為《在美國關稅障礙下的調整與突圍》的社論說,馬來西亞和美國的關稅談判是一場不對等的“貿易突圍戰”,美方在談判中諸多訴求并不公平。馬來西亞需更加明智選擇“戰場”與“伙伴”,努力將危機化為轉機。文章摘要如下:
馬來西亞與美國的關稅談判即便未陷入僵局,也沒有轉機、未見新局。日前率團赴美考察并于6日與美方進行線上關稅談判的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長扎弗魯爾對媒體表示,馬來西亞將積極開拓俄羅斯、非洲、中東與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市場。
扎弗魯爾透露,美方在貿易談判中提出解決貿易逆差、保障美國技術安全、促進馬企業在美投資等要求。從細節來看,“這些要求并不公平”。
貿易逆差并非單方面衍生的問題,而是由于美國(想向馬來西亞出口的)產品缺乏競爭力。“如果不想出現貿易逆差,我們就只能被迫從美國進口售價更高的產品,但人們不買怎么辦?難道強買強賣?”
美方還要求保障美技術安全,強調美國技術不可落入其“不認可”對象手中。然而,在產業分工細致化、精細化的當下,供應鏈分布范圍廣泛,美方要求將嚴重影響生產效率。
此外,美方要求馬來西亞企業配合美國產業需求赴美投資。現實是,一方面馬企業在美投資金額不菲;另一方面,海外投資要考慮成本、市場以及原料等多方面因素,“為了投資而投資,最終將蒙受嚴重損失”。
馬來西亞必須在美保護主義浪潮中實現生存與突圍,積極調整戰略轉向新市場,營造“去單邊依賴、強化多邊平衡”的策略性布局,通過多元市場平衡,降低對美出口依存度過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