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內,被燒焦的兒童腳踏車、碳化的盒飯、年僅12歲便因核輻射患病離世的“原爆之子”原型佐佐木禎子與疾病抗爭的故事……300余件展品無聲地訴說著1945年8月6日的慘劇。然而,對于這場悲劇的根源,展覽諱莫如深。
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入口處。本文圖片均為胡曉格攝
近日,我探訪資料館時,看到一位日本老人在展品前駐足良久。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這段歷史時,他答道:“戰爭沒有贏家。”但當被追問“誰該為戰爭負責”時,他沉默片刻,轉身離去。這一幕,折射出日本在戰爭記憶上的深層矛盾——一方面不斷強調“受害者”身份,另一方面卻有意忽略作為“加害者”的歷史。
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內展示的關于日本遭受原子彈轟炸背景的說明
館內關于日本侵華戰爭的展示,寥寥數語,輕描淡寫:“1937年,隨著日中戰爭爆發,以第五師團為首的廣島部隊也出征,轉戰中國大陸。戰爭曠日持久,許多日本士兵在戰場上陣亡,客死他鄉。同時,在‘南京事件’中,不僅中國士兵,還有戰俘、平民和兒童也成了犧牲者。”
而這與2014年資料館翻新前的表述形成鮮明對比——“占領”一詞被直接抹去;“屠殺”被“犧牲”取代;“南京大屠殺”被輕描淡寫成“南京事件”;30萬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人數更是不見蹤影。而不變的是,日本始終將這場侵華戰爭稱為責任平等的“日中戰爭”。
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內展示的日本侵華戰爭及南京大屠殺的說明。
“這是歷史的倒退。”日本近現代史學者、上海交通大學副研究員石田隆至表示,將日本侵略、加害的責任描述成第三方視角的敘述,這與歷史修正主義并無本質不同。
“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實施的暴行,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卻用‘犧牲’這種仿佛天災一般的詞語來描述,并刻意隱去行為主體,這已近乎篡改歷史。”他進一步解釋。
事實上,廣島在近代日本對外擴張中扮演著特殊角色。甲午戰爭時,廣島是日軍對外作戰的指揮大本營;二戰期間,廣島更是遍布兵工廠,是名副其實的“軍都”,臭名昭著的廣島第五師團正是從這里出發,在中國犯下累累罪行。
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遺址內部。
雖然資料館翻新后新增了廣島部隊參與侵華戰爭的內容,但石田隆至認為,其目的在于通過渲染日軍士兵在“轉戰”過程中戰死異鄉的悲慘,將日軍刻意塑造成“受害者”。
2024年,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參觀人數超過226萬人,其中外國參觀者約72.8萬人,均創歷史新高。我在現場看到許多外國游客和中小學生研修團,可見資料館在歷史教育中具有重要影響力。
但當我詢問“核爆歷史經過展示是否充分”時,該館副館長豆谷利宏卻解釋稱,“由于展示空間受限”,館內未能充分展現戰時日本的動向和原子彈轟炸的歷史經緯。
在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附近拍攝的原子彈爆炸遺址。
展板上的內容,反映出館方對原子彈轟炸背景的表述存在明顯回避傾向:“……1945年7月25日,美國下令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次日,美、英、中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波茨坦公告》中并未寫明關于天皇制存續這一被日本視為是否投降的關鍵條件,也沒有暗示原子彈的存在或將被使用。因此,日本未接受該公告。”
在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附近拍攝的原子彈爆炸遺址。
石田隆至表示,展覽對原子彈轟炸背景的描述幾乎完全回避了日本在戰爭中的侵略行為,單方面將日本定位為“受害者”,違背了歷史事實。展覽內容缺乏對加害歷史的呈現,這種論述邏輯與企圖淡化日本戰爭責任的歷史修正主義者如出一轍。
游客在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參觀。
這種只講受害歷史而回避加害歷史的態度在廣島官方層面亦有體現。不久前,廣島市市長松井一實在一場外國媒體記者懇談會上表示,將在今年舉行遭原子彈轟炸80周年紀念儀式期間,會見來自多國的核爆受害者。當被問及是否包括中國受害者時,他回應:“應該包括。”但會后,市政府工作人員卻又表示,會見名單中并未包含中國受害者。
廣島市市長松井一實在廣島市政府接受記者采訪
不可忽視的是,當時遭受核爆的中國受害者中,包括被侵華日軍強擄到日本的中國勞工。1944年,為保障廣島的戰時用電需求,360名中國勞工被強征至廣島縣安野發電站,被迫從事隧道挖掘等高強度勞動。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原子彈爆炸時,有17名中國勞工因正在廣島市區從事強制勞動而遭受核爆,其中5人當場罹難。
然而,松井一實在向記者提及中國核爆受害者的身份時,竟以“交流”“發展友好關系”等措辭,形容戰時日本與偽滿洲國的關系,并將此作為中國核爆受害者產生的背景,對中國勞工被強征的事實只字未提。
在廣島,我還見到兩位核爆幸存者。現年94歲的梶本淑子在核爆發生時,正在距離核爆中心不遠的一家工廠工作。當被問及日本的戰爭加害責任時,她直言:“當時我們根本不知道是日本先挑起了戰爭,只是被灌輸‘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
廣島核爆幸存者梶本淑子接受記者采訪。
年近九旬的梶矢文昭回憶,原子彈爆炸時他年僅6歲,其姐姐當時因被掩埋在廢墟中不幸遇難。談及廣島的歷史呈現方式,“廣島幾乎不展示加害歷史,這是完全錯誤的,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呈現史實”。梶矢文昭說:“日本過去對中國實施過很多殘暴、非人道的惡行。戰爭絕不可取,希望戰爭不再重演。”
廣島核爆幸存者梶矢文昭接受記者采訪。
每年8月6日,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內都會舉行原子彈轟炸紀念儀式,以祈愿和平。但真正的和平,需要敢于直面歷史的勇氣。當日本將核爆塑造為純粹的受害敘事,其和平敘事就失去了根基。(胡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