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 專訪|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帶來范式轉變——訪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杰里米·里夫金
新華社記者葛晨 譚晶晶
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創造一系列變化,為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偉大范式轉變,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經濟和社會理論家杰里米·里夫金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視頻專訪時說。
“我是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的超級粉絲!”里夫金說,自己熟悉也推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近年來在各國的公開演講中常常提到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里夫金著有《第三次工業革命》《零碳社會》等暢銷書。他說,中國的生態文明理念代表著人們看待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范式轉變,中國不僅提出愿景,更是朝著生態文明的目標邁進。
里夫金說,越來越嚴峻的生態危機正在侵蝕人類現有文明,人類需要新的理念和全球治理模式,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中包含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內容,相關理念為全球治理帶來新的希望,“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框架”。
里夫金表示,中國把生態文明寫入憲法,這體現了中國對生態文明的重視程度,也意味著中國在國家層面建立相應的制度體系,用于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里夫金在采訪中說,中國建立了國家公園等生態保護體系,有些保護區跨越多個行政區。這意味著中國沒有受行政區之間邊界限制,把生態系統視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中國正在“讓社會來適應自然,而不是讓自然適應社會”。
“中國的愿景是偉大的。”里夫金感慨,中國在光伏、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還在風能、儲能電池、氫能降本和長距離運輸等方面有優勢。在他看來,中國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大力發展智慧電網,促進分布式能源建設,對于縮小不同國家、地區在能源獲取和使用上的差距至關重要。
里夫金看到中國很多年輕人都在朝著生態文明愿景努力。他認為,如今的年輕一代成長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時期,年輕學者從事的很多研究正在推動世界邁向新的科技革命。在這個進程中,中國乃至亞洲都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