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主持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和“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并發表主旨講話。
天津,這座有著600多年歷史,底蘊厚重、開放創新的城市,正以嶄新的風貌迎接“上合時刻”。這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也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之一。
繼上海、北京、青島之后,天津成為第四個舉辦上合組織峰會的中國城市。作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交匯點,天津將見證上合組織國家不同文明的交融與共鳴。習近平主席將同20多位外國領導人和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聚首海河之濱,總結上合組織成功經驗,擘畫上合組織發展藍圖,凝聚“上合組織大家庭”合作共識,推動組織朝著構建更加緊密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闊步邁進。
迎接“上合時刻”,天津準備好了!
津沽新顏,盡展東道之誼
這些天,行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天橋橫幅、沿街彩色道旗上,“2025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相約上合”等標識格外醒目;“友誼之花”的雕塑“綻放”在城市中心的公園里,靜候八方賓朋……
在天津市濱海新區,道路旁的路燈上懸掛著“2025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等標識(2025年8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全力辦好峰會成為國家賦予天津的重大外交使命,也是天津向世界展示中國魅力與活力的絕佳契機。
從600多年前設衛筑城的京畿門戶,到如今的開放發展高地,天津依河傍海,自古便是連接南北、溝通中西的樞紐。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點、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東部起點、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天津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
秉持簡約、集約、節約的辦會理念,天津不斷優化提升城市的各項功能,場館、場站、酒店、市容環境煥然一新。“舉全市之力把這次峰會辦好”,是天津敞開懷抱喜迎遠方客人的承諾。
作為天津的母親河,海河已成為展示城市風貌的“光影長廊”。夜幕降臨,華燈璀璨,隨著“海河之夜”燈光秀常態化開啟,兩岸的建筑、橋梁與碼頭被悉數點亮。光影之下,這座城市的浪漫美麗讓人流連忘返。這背后是天津今年以來對217棟建筑、14座橋梁、8.2公里岸線以及7座碼頭光環境的精心治理。
天津海河夜景(2025年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會期臨近,提升后的場館莊重大氣。步入天津梅江國際會展中心二期S2展廳新聞中心,綜合服務區、媒體公共工作區等功能區一目了然,為媒體提供廣播電視、新聞發布、官方圖片、峰會資訊、科技文化展示、餐飲及交通等全方位服務。
為迎接峰會到來,天津還精心打造了文化游、科技游等多條城市參訪路線,以便讓嘉賓在實地參訪中感受上合精神、中國氣派和天津特色,在與市民的交流中增進情感連接。
從優化禮賓、接待、酒店、餐飲、出行、醫療、翻譯等服務鏈條,到細化車輛、通信、氣象、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城市運行等會務保障……“繡花功夫”里,天津做好保障峰會的周密安排。
“我們緊緊抓住峰會在天津舉辦這次重大機遇,不斷細化完善籌備和服務保障工作,充分做好了承擔這場國際盛會的各項準備。”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天津市籌備辦執行副主任于鵬洲說。
攜手同行,共謀合作機遇
初秋,一列滿載貨物的中亞班列在中鐵天津集裝箱中心站整裝待發,準備駛向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
從早年“幾天一班”到如今“一日多趟”,從食品、原材料到涵蓋汽車配件、電器商品等多元品類……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機務段駕駛員李慶全見證了“鋼鐵駝隊”的升級擴容。他所在班組去年順利完成170余次運輸任務,安全運行3萬多公里。
2025年首列天津港經霍爾果斯直達塔什干的中亞班列從天津港物捷三堆場發車(2025年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渤海之灣,縱橫交匯,天津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意義獨特而重要。
“天津正不斷提升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城市能級,加強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天津市副市長王秀峰說。
物流往來架起互通之橋。從陸向看,2013年到今年7月底,天津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超過7300列,班列聯通的歐亞國家和地區拓展至25個,其中包括6個上合組織國家;從海向看,截至今年7月,天津港集裝箱航線總數超過140條,同全球500多個港口保持著航運貿易往來。
更多領域的務實合作,正在拓寬共贏之路。
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里,智能滴灌設備在流水線上漸次成型,不久后它們將被運往異國田野。公司負責人說,公司參與共建中哈旱區高水效農業國際聯合實驗室,與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政府共建1400公頃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
在天津的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監控生產車間的智能制造系統(2025年8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一條從天津始發的“數字紐帶”,也在聯通更多上合組織國家。不久前在天津舉辦的2025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上,中烏電商生態體系等12個合作項目簽約。據統計,去年上合組織成員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超3.2萬億美元。
參會嘉賓在2025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上體驗操控人形機器人(2025年7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物理空間”被不斷拉近,合作領域正不斷拓寬,民心相交也愈發密切。
作為中外人文交流和世界職教合作知名品牌,魯班工坊為上合組織國家培養出一批批高素質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天津已在8個上合組織國家建設10個魯班工坊。
在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魯班工坊實訓教室,教師指導學生操作設備(2025年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喜迎盛會,擘畫未來圖景
這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新朋老友如約而至,聚首中國海河之濱,攜手共商上合大計。
天津站后廣場一景(2025年8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一年來,以“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為口號,中方實施完成100多項主席國活動,推動上合組織在議事機制、合作模式、常設機構等各方面改革創新,也大大促進了成員國之間的“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
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理事會會議、聯合反恐演習等成功舉行,數字技術培訓、上合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等活動相繼舉辦,青年發展論壇、婦女論壇、電影節、電視節等人文領域交流蓬勃開展,2024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貿易額達到創歷史紀錄的8900億美元……“上合大家庭”不斷共創發展機遇,拉緊心與心的紐帶。
天津港集裝箱碼頭一景(2025年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一路攜手同行,一路碩果累累。
成立24年來,上海合作組織從6個創始成員國發展成為覆蓋亞歐非三大洲26個國家的“大家庭”。國際社會見證中國攜手各方不斷推動上合組織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和主張,為組織發展壯大、發揮作用不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動力。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于黃浦江畔宣告成立,掀開國際關系史嶄新一頁;2006年,上海再迎盛會,為區域合作描繪嶄新愿景;2012年,上合組織北京峰會順利舉行,全面深化和拓展各領域交流合作;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確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正式寫入青島宣言,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當上合組織峰會第五次在中國舉辦,世界愈發充滿期待。分析人士指出,天津峰會的規模超過歷屆,充分說明各方對中方主席國工作的支持,彰顯出上合組織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感召力、吸引力不斷擴大。
擘畫藍圖,凝聚共識。
共同簽署并發表《天津宣言》,批準《上合組織未來10年發展戰略》,發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聲明,通過關于加強安全、經濟、人文合作的一系列成果文件……天津峰會預計達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必將在上合組織發展進程中再一次鐫刻下鮮明的“中國印記”。
天津之約,如期而至。
人們相信,天津峰會必將成為一屆友好、團結、成果豐碩的峰會,推動上合組織進入更加團結、更重協作、更富活力、更有作為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樹立上合組織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文字記者:邵香云、白佳麗、陸君鈺
海報設計:卓越
統籌:劉陽、朱舜、屈婷、陳海通、郜新鑫、王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