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錢泳抄本《記事珠》中的條目《海國記》,應(yīng)當就是《浮生六記》遺失的卷五《中山記歷》。彭令將自己的研究結(jié)果請教了江蘇省社科院文學所原所長蕭相愷先生,蕭所長完全贊同他的觀點,而遠在臺灣的《浮生六記》研究學者、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蔡根祥教授更是積極支持彭令的研究。
彭令對《浮生六記》“錙銖必較”式的研究,由此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公元1808年,沈復隨同齊鯤、費錫章出使硫球?!逗洝分杏洈⒅陡∩洝飞驈统鍪雇局械囊娐?。當船行中硫邊境時,沈復以55個字簡潔生動地記載下釣魚島領(lǐng)域祭海的場景:“十三日辰刻見釣魚臺,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于天后,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zhuǎn)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蔡根祥告訴記者,抄本上寫的釣魚臺就是指釣魚島。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中國東南海面上的這一組島嶼,中國人稱為釣魚島(臺),日本人稱為尖閣列島。
傳奇三
這本“爛書”,日本人開價千萬收購
沈復這段記錄,為一段難解的爭執(zhí)提供了鐵證。文中明確指出,琉球國西部領(lǐng)域是從姑米山(即現(xiàn)在沖繩的久米島)開始的,黑水溝是中國(清廷)與琉球國的分界線,顯然釣魚島在中國領(lǐng)域內(nèi)。
蔡根祥教授認為,錢泳與沈復是同時代人,他一定看過《浮生六記》全文。這段文字出自有名有姓的大文人之手,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影響,在不經(jīng)意間顯現(xiàn)出的結(jié)論,比正式的官方文獻更有可信度,更有說服力。
這一驚世發(fā)現(xiàn),使得海內(nèi)外開始關(guān)注這部原不起眼的“爛書”。2008年,一位蘇州藏家因沈復是蘇州人,愿以60萬元收購此書,并稱要捐給蘇州博物館。后經(jīng)彭令打聽,博物館根本不知此事。2009年12月,日本有人打電話給彭令,開價1000萬元人民幣,彭令拒絕了,“我是華夏子孫,日本人就是出一個億也別想拿走,《記事珠》抄本必須留在中國。”
傳奇四
“爛書”引發(fā)爭議,蔡教授上書溫總理
不久,網(wǎng)上就有人撰文,堅稱彭令的抄本是贗品。
蔡根祥教授說,他意識到文獻的重要性,多次致函國家有關(guān)部門,推薦《浮生六記》卷五抄稿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09年6月9日,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對抄本進行了鑒定,但鑒定結(jié)果出人預(yù)料,提出該文獻不能列入珍貴古籍,理由是錢泳真跡“尚存很大疑點”,《浮生六記》卷五證據(jù)不足,最后提出限制這本古籍出境。對于鑒定結(jié)果,彭令本人和蔡教授、蕭所長當然感到震驚。彭令說,“當天七位專家耗時總共不到30分鐘,平均每位專家能夠仔細獨立審看這件書稿的時間不足5分鐘,這是不負責任的鑒定。”
蕭相愷認為,“若抄本不是《浮生六記》卷五的佚文,連整個書稿也并非錢泳手跡,為什么又特意加上限制出境一條呢?是他們怕鑒定有誤,文物流失,愧對國家嗎?”
2009年9月24日蔡根祥上書溫家寶總理,闡述了這件抄本為錢泳真跡的觀點和這本佚文典籍重新面世的意義。當年12月24日,外交部讓彭令提供相關(guān)資料并表示認真研究。今年2月10日,文化部再次組織了由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任組長的專家鑒定會。雖然至今鑒定結(jié)果沒有公布。欣慰的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quán)局格外重視,對該文獻進行了登記,今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浮生六記》。彭令說,新版中的第五卷就是他所發(fā)現(xiàn)的《海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