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子孫四代為報恩120年來免費為村民擺渡

子孫四代年來免費為村民擺渡

2010-11-25 15:22:28

66666.jpg
擺渡的間隙,萬其珍將河里的漂浮物撈起,祖祖輩輩下來他們家不僅義渡,而且還是這條河的環保使者(11月17日攝)。

4444.jpg
萬其珍在義渡屋前整理日常用具(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郝同前、劉紫凌、馮國棟文)

4444.jpg
萬其珍將祖上傳下來的蓑衣拿出來晾曬,每當下雨的時候他們家一代代就穿著這件蓑衣為村民們擺渡(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郝同前、劉紫凌、馮國棟文)

5555.jpg
萬其珍在大沙河上為村民擺渡過河(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郝同前、劉紫凌、馮國棟文)

  在風景如畫的武陵山區深處,湖北省建始縣三里鄉大沙河村,有一個古老的渡口。渡口不遠處住著一戶萬姓人家。為了遵守祖上的一個承諾,萬家子孫四代人,120年來“不收一文錢”,在大沙河邊為村民擺渡。

  義渡是從萬其珍爺爺那一輩開始的。1877,萬其珍的爺爺萬作柱為躲兵賦,從江漢平原監利縣舉家遷到了建始縣大沙河村。作為外鄉人,當地百姓不但不排斥他們,還為萬家的生活行了諸多方便,這讓全家人十分感動,總想“為村民們做點什么”。

  大沙河村因為那條從村口流過的大沙河而得名,很多村民家住此岸,田在彼岸,每日要繞行很遠,走旱路到對岸勞作。后來,有人自造了木筏,但因為撐船人水性不好,時常翻船落水。

  來自水鄉的萬家爺爺會劃船,目睹這樣的情景,便跟家人商量著,把豬賣了,造了條小木船,專職擺渡,還許下諾言:不向村民收取一文錢。

  就這樣,萬家爺爺一輩子都載著村民,在河兩岸搖搖擺擺,來來去去。臨終前,他把萬其珍的父親和幺叔叫到床前,囑咐他們要對這個“承諾”負責。

  萬其珍的父親作為長子,接過了萬家爺爺的蒿桿,用余下的人生繼續著老萬家的義渡。去世后,萬其珍的幺叔二話沒說,又在大沙河邊擺起了船,直到病死在渡口旁。

  幺叔去世了,老萬就成了維系萬家“義渡”的接班人。

  “過河……”渡口對岸村民的聲音在山谷里響起。坐在岸邊曬太陽的老萬像一個接到命令的老兵一般,“蹭”地站起身,穩步走到河邊,解開船繩,等村民一一上船坐穩后,起漿開始撐船。大沙河寬約百米,老萬熟練地起槳、落槳,大約一刻鐘光景就到了對岸。最忙時,他每天來回撐船50多次。

  村民們說,萬家幾代人都有求必應,無論冰雪連天,還是夜半更深,只要有人喊“過河”,他們就擺渡,從不會為多等幾個人而耽誤時間,哪怕一次只渡一個人。更難得的是,雖然大沙河擺渡這一段水深時而淺只數尺,時而深過60多米,但從萬家開始撐船到現在,一百多年來從沒有過一起事故。

  村民們曾向上級部門建議在大沙河兩岸修座橋。但因為村子窮,河口寬,橋的跨度大,造價高,所以一直沒能解決。萬家義渡依然是村里人過河的唯一方法。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泽县| 理塘县| 桐城市| 遂溪县| 舟曲县| 枣阳市| 黎城县| 博罗县| 呼和浩特市| 门头沟区| 博客| 柞水县| 淮南市| 宝坻区| 吴江市| 张家港市| 维西| 广安市|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东乡| 陵水| 伊通| 桃源县| 农安县| 文登市| 龙井市| 青田县| 青海省| 沂南县| 阿克陶县| 高密市| 个旧市| 宁晋县| 济源市| 天全县| 嵩明县| 迭部县| 潞西市| 永州市| 启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