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市政府專題報告指出,我市將在“十二五”期間,由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菜籃子”工程建設,并通過鼓勵農超對接、建立成本價格監測體系等形式緩解旺季“賣菜難”。
加快蔬菜基地建設步伐
目前,老的生產基地被占用,新的生產基地不斷外移,導致蔬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偏低,新技術、新品種應用水平不高。
“十二五”期間,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菜籃子”工程建設,各區縣政府也將“菜籃子”工程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
目前,市農委代市政府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加快“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即將提交政府審議后下發執行。今后,我市將以保障市場供應價格和價格基本穩定為目標,合理布局,加快蔬菜設施基地、沿山越夏蔬菜基地的建設。
我市還將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進入基地建設“菜園子”,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菜籃子”產品生產、流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指導解決農民“賣菜難”
我市蔬菜供應淡旺季明顯,旺季農民“賣菜難”情況時有發生。
為此,西安將建立健全覆蓋蔬菜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供求、成本及價格監測和預警體系,拓展信息發布渠道,引導蔬菜生產者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
鼓勵支持企業和生產基地實行“農超對接”、“農企對接”、“場地對接”等多種形式合作以降低流通費用。完善以產地批發市場為源頭、以大型批發市場為龍頭、以城區農貿市場為中心、以社區小市場和便利店為基礎、以蔬菜早市為補充的五級網絡體系,促進蔬菜銷售。
實現市區農貿市場監測全覆蓋
為保障“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報告指出,我市將推行市場準入五項制度,幫助、指導大型連鎖超市建立自檢室,把市場準入五項制度逐步推進到農貿市場,實現市區農貿市場監測全覆蓋;積極實行農業標準化,建立農業標準化推廣隊伍,加大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力度,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
同時,將加強區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中心建設,爭取全部通過國家資質認可和計量認證;將嚴格實行蔬菜產地準出制度,建立較為完善的生產檔案管理、產品追溯編碼制度,實現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絡化。(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