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 (記者 王優玲)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9日在全國農村能源工作會議上表示,“十二五”期間,農村能源工作需大力推進,將通過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解決最后500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劉鐵男說,我國將繼續擴大電網覆蓋面,同時還將推廣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小型分散可再生能源,以解決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全國農村能源工作會議由國家能源局、財政部、農業部聯合召開,財政部部長助理王保安在會上說,中央財政把農村能源作為一個支持重點,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已初步形成了支持農村能源發展的政策體系。他坦言,我國可再生能源地域廣闊,但風能、生物能、太陽、水能、地熱能等,在發展初期成本較高,特別是我國農業發展以家庭為主,產業規模小,收儲運送難,因此農村發展綠色能源完成靠市場機制很難實現。
劉鐵男表示,我國將適時啟動第二批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建設工作,到2015年要建成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綠色能源示范縣是“十一五”能源規劃提出的新農村建設重點工程,當時提出要在2010年建成50個示范縣。“十二五”能源規劃步伐加大,提出建設200個示范縣。其中,108個示范縣已在去年十月確定,每個示范縣將得到不超過2500萬元的財政補貼。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累計投資5270多億元,農村電力服務基本達到城市同等水平,但仍有500萬農村人口生活在無電環境中,全國近7億農村人口每年人均生活用電量僅316千瓦時。還有相當多的農村地區農民生活主要依靠薪柴、秸稈等傳統能源。其中,無電人口大都分散在偏遠的農村,擴建電網的成本較高。
中國農村能源協會會長朱明介紹,由于無電人口地處偏遠,電網建設成為一大難題,而且耗資不菲,因此發展小型分散可再生能源成為一種有效手段。農村能源工作主要是為解決農民的炊事、取暖問題,必須因地制宜進行投入。他建議我國制定農村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
劉鐵男介紹,近年來,中國的電力供應能力迅速提高。到今年6月,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達9.97億千瓦,預計到年底將突破10億千瓦。今后中國將繼續改造農村電網,保障農村居民生活用電,基本解決農業生產用電,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
劉鐵男說,預計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300萬千瓦,集中供氣達到300萬戶,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3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150萬噸,同時建成1000個太陽能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