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一些重點城市超標嚴重,這個目標是不是又太低了?張遠航表示,雖然三大區域的控制目標比其它城市僅提高了1%,但這就意味著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20%。“這是個很艱難的目標,也是積極而現實的目標。”趙華林說。
□規劃項目逾萬,投資需求約3500億元
規劃項目與污染程度匹配,新建項目要征求公眾和相鄰城市意見,開展城市達標管理
規劃有哪些創新舉措
如果將公眾關注的PM2.5監測與發布比作給大氣污染量體溫,規劃就是開方抓藥了。這張藥方如何最大程度起效?
首先是區域聯防聯控概念的充實。規劃提出“建立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會商機制,新建項目要征求公眾和相鄰城市意見”,成為一大亮點。
趙華林表示,規劃還創新了多項大氣環境管理政策。實施特別排放限值,新建重污染行業以及燃煤工業鍋爐,實施最嚴格的排放標準;開展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執行新增污染物倍量削減替代;對于重點控制區和大氣環境質量超標城市,新建項目實行區域內現役源兩倍削減量替代等。
對于最受關注的城市達標管理,規劃規定,對不達標的城市,根據超標的程度,提出分期分批限期達標要求。趙華林表示,環境保護部已經制定出地方分段達標的指南,每一階段各地的投入、管理等都有備案,這將有利于促進早日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
規劃雖好,如何執行落實
規劃的執行最終將落實在項目與資金上。規劃涵蓋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業粉塵治理、工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整治等八類重點工程13369個項目,投資需求約3500億元。楊金田說,項目的篩選考慮了各地污染類型與程度,污染嚴重區域的重點工程項目數量高于其他區域。
“投資概算主要針對工程項目,要想實現空氣質量提升的目標,這樣的投入遠遠不夠。”柴發合表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能源結構等都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手段,投入要大得多。他強調,調動政府、企業和社會的積極性,吸引更多資金投向大氣污染治理領域。同時,要出臺相應的政策,讓有限資金發揮更大效益。
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責任制,環境保護部已經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考核辦法。規劃年度考核與終期評估結果向國務院報告,作為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的重要依據,實行問責制,并向社會公開。(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