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房地產市場老板也比較看好“以房養老”,用西安北三環一羅姓房地產老板的話說,“現在的人越來越長壽,隨著物價上漲,老百姓繳的養老金,到時可能無法實現真正的養老。‘以房養老’給房子多附加了一種功能,讓房子合理地‘流動’起來,降低樓市風險。”
陜西模式四種“養老版本”惠及老年人
其實,早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聽眾介紹陜西發展時就表態:陜西正在考慮將住房政策與養老政策結合。下一步陜西要推進以房養老措施,就是到了60歲以后,可以把現在住的房子,由住房管理中心回購,然后用回購的資金養老。另外,陜西還在推動加快養老機構的建設,今年開始,每一個市都要有政府建設的養老機構,逐年推進,讓一部分老年人用自己的房子來作為養老資金,住到養老機構里面。
“這一工作由省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牽頭來做。”省住建廳相關人士稱,我省目前仍在前期籌劃階段,相關單位通過分析座談、調查問卷、數據測算、專家論證等方式,展開調研籌劃。有望在明年開始試點,爭取“十二五”的后兩年推出。據透露,在制度設計上大體上有幾種可供借鑒的模式:售房養老、租房養老、反向抵押貸款和保障性住房養老。
推行新政出臺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很重要
由于關于養老金缺口的爭議不斷,有觀點認為“以房養老”是政府在逃避責任。對此,民政部官員日前表示:政府仍將主導保障基本養老,“以房養老”是市場化運作的一種高端化服務,是自愿的行為。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社會學專家石英認為,“以房養老”試點的提出,總體上來說是個好事情。這樣的決策抓住了中國養老的趨勢,使得養老又多了一個可供選擇的模式。不過,目前實行起來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比如產權房的70年使用權限,金融機構也在考慮成本與風險;還有中國多少年來的“養兒防老”觀念,有的老人一輩子積蓄買了一套房,最后因養老被銀行收了,感情上過不去。
所以,“以房養老”的適用范圍有限,主要適應于中等收入、有自由獨立產權住房,不與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他們可以積極地去嘗試。為了“以房養老”的政策惠及民生而不被吐槽,政府必須下決心出臺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各部門之間積極協調,確保老百姓的核心利益。(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