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周至縣人祿護倉未滿12歲的兒子陸續注射三針出血熱疫苗后出現身體異常,最終成為慢性腎衰竭。
近十年來,為了討要持續治療的巨額費用,祿護倉先后多次提起訴訟。這期間,一個又一個“真相”令他震驚:給兒子注射疫苗的“醫師”無醫師資格;當年所打疫苗接種對象為“16-60歲的高危人群”,并與另一種疫苗共用個批準文號,而且在藥典中查不到……
2013年9月底的一天上午,同國內眾多接種后出現異常反應的患兒家長一樣,46歲的周至縣農民祿護倉,也舉著紙片站在了國家衛計委的大門口,與其他人唯一不同的是,他舉的紙片上寫的不是“求助”,而是“疫苗造假”。
“(我)打了近十年官司,從沒敢懷疑過給孩子接種的疫苗會有假,可現在,我不這么看了。”已經被打官司和給孩子看病折磨得身心俱疲的祿護倉說。2002年10月至11月間,家住周至縣九峰鄉起良村的祿護倉,帶著未滿12歲的兒子陸文(化名),通過縣衛生防疫站陸續注射了三針出血熱疫苗,在第三針注射后,孩子突然水腫,后被多家醫院診斷為腎病綜合征(最終為慢性腎衰竭)。為討說法、并給孩子持續治療討要治療費,祿護倉自2004年起,先后四次提起訴訟。10年來,他已拿到12個判決,索賠了近30萬元,其間,因治療缺錢(所得賠償依然是杯水車薪)又一度訴求無望,他甚至兩次自殺,一度徘徊在死亡的邊緣……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他發現當年孩子所打疫苗在與其他疫苗共用同一國家藥品批準文號,或許,他將永遠把孩子的遭遇定義為“一次意外”。
2012年秋,對“疫苗造假”深信不疑的祿護倉,以“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藥品”,將周至縣防疫站(現為縣疾病控制中心,以下簡稱縣疾控中心)及疫苗生產廠家——浙江天元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天元公司)告上了法庭。(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