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年召開“動員會”,下達“創收指標”,讓兒子們上繳“年利潤”。如今又在三個兒子中引入“競爭機制”。為教會兒子們勤儉持家,麟游縣一村民將企業管理的方式用在了家規上,“管理”起了三個兒子,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巧立家規“按人頭算,每年上繳一萬元”
麟游縣常豐鎮常豐村村民許康康,共有三個兒子,許家從2009年起,就開始執行起了一項家規:無論是否結婚,按人頭算,每年要上繳1萬元的“年利潤。”
“這么多年來,給三個兒子娶媳婦蓋房,經濟有點緊張,就想出了這樣一個家規。”昨日,53歲的許康康說,而更重要的是,他想通過這項家規讓兒子們有點壓力和動力,從而養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許康康說,三個兒子都在外地打工,只有過年才能回家,因此他每年春節都會召集全家開“經濟動員會”,給三個兒子下達“創收指標。”“凡是在外打工,每人每年都要交1萬元。”許康康說,當初宣布這項家規時還下了“死命令”,對于沒有完成任務的,不僅要做檢討,還要在來年補齊“欠款”。許康康說,多年來,兒子們每年都能完成任務。
村民羨慕“許家有三個聽話的兒子”
昨日,常豐村村主任袁清柱說,許康康是村里的能人,種烤煙、務西瓜樣樣在行,而且教子有方。
“他家過去住的是土窯洞,現在不僅給兒子都娶了媳婦,還蓋了三院房。”袁清柱說,這都是勤儉持家的結果。而許康康說,從2009年大兒子結婚,到今年1月份22歲的三兒子結婚,給三個兒子蓋房、娶媳婦花了不少錢,還欠了外債。好在制定“家規”后,三個兒子和兒媳婦都很聽從,也都積極執行。
袁清柱說,當得知許康康家的家規后,起初有人說他太摳門,把后輩管得太嚴,現在看著他家日子越來越紅火,村里人都很羨慕,“許家有三個聽話的兒子。”
“戰略”轉變從“征收利潤”到鼓勵競爭
許康康說,每年兒子們交上來的“年利潤”,一部分還了外債,還有一部分則用在了家里日常開銷上。
“今年,欠下的外債基本都還清了,但都沒有分家。”許康康說,在今年春節的“經濟動員會”上,他又宣布了一項新家規:以后各家掙得錢不用再上繳,但明年“動員會”上要互相對比一下,看誰掙得多。
“都是兩個人,都是一樣的打工,掙得少的就要做檢討,分析原因,再出去打工時就要鼓勁干。”許康康說,他要讓三個兒子互相競爭,這樣他們才會更有干勁。
許康康的三兒子許少輝,已在外打工3年,每年都完成了父親下達的“指標”。他說,“我們兄弟幾個都支持我爸的做法,他為這個家也不容易。”袁清柱說,現在,“學一學康康家的三個娃”已經成為村民教育子女時常說的一句話。(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