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小吃面皮又一次成為主角,那是因為江蘇宿遷市一位官員質疑,賣陜西面皮需要政府培訓發證,是政府“管太多”的表現。昨日,該規范的制定和上報單位陜西省人社廳表示,這個說法是對這項規范的誤讀,此證書只作為個人專項職業能力水平認定,并不是就業的準入憑證。
官員質疑
賣陜西面皮為啥還要證書
近日,有媒體報道,江蘇宿遷市副市長沈海斌日前在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行政改革論壇上,談到資格資質去行政化改革時提到,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名錄中,“陜西面皮制作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赫然在冊,稱只有經過考試拿到證書才能賣陜西面皮,他質疑:“連陜西面皮從業能力也需要認證,政府是不是管得太多了?”
記者搜索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名錄時看到,不光是陜西面皮制作,陜西的其他知名小吃,西安肉夾饃、西安甑糕、西安羊肉泡饃、西安葫蘆頭泖饃制作都在其中。
記者采訪
制作方法不難沒必要考試
但是,賣陜西面皮、肉夾饃,真的需要通過考核、拿到證書嗎?實際中又是怎樣的?記者走訪了多家小吃店,鮮有經營者取得證書。
在西安街頭,隨便都能找到賣面皮的小店。小南門附近一家涼皮店主說,他們開店需要辦理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卻沒聽說過要通過考試,也沒有哪個部門提出這樣的從業要求。紅纓路上一家面皮店主說自己看到了這則新聞,“當時還覺得挺奇怪,怎么我從來沒聽說過,也沒人檢查過這個證書。”他說這個證書應該不是必須的,面皮、肉夾饃等制作方法不難,沒必要考試。
在一家面皮店吃飯的市民吳先生也說,如果賣面皮都要證,那需要的證書是不是太多了。他同時坦言,如果這個規范能保證面皮等食品在制作時不亂加添加劑,或能證明制作者的手藝怎樣,那消費者選擇時就能有判斷標準,也不錯。
人社廳回應
職業水平認定不是準入憑證
昨日,該規范的考核單位、省人社廳直屬的陜西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回應稱,該證書只作為個人專項職業能力水平認定,不是就業的準入憑證。
同時表示,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是針對農村轉移就業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等弱勢群體制定的一項惠民政策。由于這部分人員掌握的職業技能比較單一,短期內難以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相對困難。為解決他們的職業能力評價問題,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發《關于開展單項職業能力考核試點工作的通知》(勞社廳發[2005]4號)文件要求開展這一工作,陜西省于2007年按照文件精神開展此項工作。
而且,陜西省開展的“陜西面皮制作”“西安肉夾饃”等專項職業能力考核,只要是陜西人就能免費參加。考核只對報名人員的某個專項技能進行水平評價,成績合格者頒發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據了解,我省開展專項職業能力考核7年多來,共為近40萬農民工、殘疾人、“零就業”家庭、下崗失業人員等弱勢群體提供了就業和再就業服務。(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