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昌1月17日電 (袁汝晶)江西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出臺、全域農產品認證品牌“贛鄱正品”發布、食品安全溯源平臺“贛溯源”上線……盤點2021年成績單,江西鄉村振興建設實現精彩開局。
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17日開幕。江西省代省長葉建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22年江西將實施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三年行動,新建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100個,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
2021年3月,《江西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正式施行,并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運用,建設智慧農業。
數字鄉村建設成為提振鄉村發展重要突破口。江西將以縣域為單位,加強數字鄉村建設規劃,發展鄉村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在建設首批4個全國數字鄉村試點縣的基礎上,預計到2023年,完成19個省級以上數字鄉村試點縣、100個數字鄉村小鎮和30個數字鄉村示范項目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數字化率達到50%。
當前,短視頻和直播正在成為新的農業“生產”工具,通過“互聯網+”,江西將推進信豐、萬載、遂川等縣全國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工作,加強與第三方電商平臺、網絡直播平臺、自媒體等新媒體的合作,促進農產品網絡營銷,讓手機成為農民新農具、直播成為農民新農活。
此外,江西還將以鄉村產業發展為重點,打造一批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園區,培育一批以“贛鄱正品”為重點的農產品網絡化品牌,實現全省農業農村數字經濟占農林牧漁增加值比重達到28%,規模達到700億元以上。預計到2025年,江西省農業農村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
數字鄉村建設,共享平臺很重要。江西以5G、北斗、區塊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支撐,農業農村物聯網為基礎,構建省、市、縣三級數字鄉村平臺,實現智慧農業、農村組織建設、社會管理、民生保障、基礎資源等數據共網共享。(完)